西王母哀十首·其十原文
原始要終豈足憐,委諸理數為能全。
福該所有皆該分,壽不相應自不天。
借語發揮泉壤德,遺言留與子孫傳。
脩身俟死夫何義,原始要終豈足憐。
詩詞問答
問:西王母哀十首·其十的作者是誰?答:李江
問:西王母哀十首·其十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西王母哀十首·其十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江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江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以上《亦山先生遺稿》卷二
參考注釋
原始要終
探究事物發展的始末。《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孔穎達 疏:“原窮其事之初始……又要會其事之終末。” 高亨 註:“原,察也……此言《易經》乃觀察事物之始,探求事物之終,表明事物由始至終之整個情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然睿旨存亡幽隱,經文婉約, 丘明 同時,實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為傳體。” 章炳麟 《五無論》:“且原始要終,有生者未有不死。”亦作“ 原始反終 ”。《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 高亨 註:“此言‘聖人’考察萬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萬物之終,故知其所以死。”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一》:“如曰‘太虛聚為氣,氣散為太虛,賢愚同盡’,則何謂‘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乎?”
理數
(1).道理,事理。 漢 王符 《潛夫論·勸將》:“無士無兵,而欲合戰,其敗負也,理數也然。”《三國志·蜀志·關張馬黃等傳論》:“ 羽 剛而自矜, 飛 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姚華 《曲海一勺》:“ 宋 較今近古,而言者常務高遠,好談理數。” 李文元 《婚事》:“﹝ 李二胡 ﹞感到這人多勢眾竟沒有一個人說點理數幫幫自己的腔,感到再鬧也占不了勢頭。”
(2).天理;天數。 宋 蘇軾 《杭州謝上表》之一:“方陛下好問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數,可謂奇窮。”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話》:“﹝ 趙京 ﹞見柱上一聯云:‘人鬼只一關,關節一絲不漏;陰陽無二理,理數二字難逃。’”
(3).猶體統。《紅樓夢》第六三回:“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話説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甚么理數!”
所有
(1) 占有,有支配權
這些都歸你所有
(2) 占有的東西
儘其所有
(3) 全部,一點也不剩下
貢獻我所有的力量
他所有的抱負、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筆勾銷——《阿Q正傳》
相應
(1) 相宜,應該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 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
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不天
不為天所護佑。《左傳·宣公十二年》:“ 鄭伯 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杜預 註:“不天,不為天所佑。”《晉書·王羲之傳》:“ 羲之 不天,夙遭閔凶,不蒙過庭之訓。”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慶元黨》:“ 熹 ( 朱熹 )也不天,惟母存焉。”
發揮
(1) 表現出內在的能力
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
(2)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
這一論點有待進一步發揮
借題發揮
(3) 襯托;顯現
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泉壤
猶泉下,地下。指墓穴。 晉 潘岳 《寡婦賦》:“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晉書·孫綽傳》:“雖沒泉壤,屍且不朽。” 明 王玉峰 《焚香記·往任》:“忽然暈倒在地,險些一命歸泉壤。” 葉聖陶 《窮愁》:“幸爾非弱者,猶能以小販自存。非然者,以余老病頽區,當早委泉壤矣。”
遺言
(1) 死者生前留下來的話;遺囑
忠烈遺言。——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指前賢的遺訓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脩身
陶冶身心,涵養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易·復》:“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史記·五帝本紀》:“﹝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韓愈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士之脩身立節,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來,不可勝數。” 清 王筠 《菉友臆說》:“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瑣,或有照顧不到處,則出矣。”
原始
(1) 開始的
原始情形
(2) 古老的,未經開發的
原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