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廣惠寺多寶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廣惠寺多寶塔原文

高秋結念屬嵩洛,行蹕經過謝登攬。

省方祠岳次第舉,初冬未覺嚴寒犯。

滹沱回度入權城,道左精藍一到點。

住空梵宇青蓮開,出塵法相黃金範。

千年窣堵高切雲,景概近遠資葆檢。

大茂峰姿在眼眥,四襌天樂鳴軒檻。

杜老慈恩資佛力,果然萬慮消𢜩𢜩。

隋唐奚必究根源,往還已復成荏苒。

豫天趙土指顧間,爾許詩情寄閒淡。

詩詞問答

問:登廣惠寺多寶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廣惠寺多寶塔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四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2. 到即不點點即不到為禪宗法印語

參考注釋

高秋

秋高氣爽的時節

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南朝齊· 謝脁《謝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結念

念念不忘。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結念屬霄漢,孤景莫與諼。” 唐  沉佺期 《鳳笙曲》:“豈無嬋娟子,結念羅幃中。” 林景行 《齋中讀書》詩之二:“結念游 柏林 ,長懷終弗釋。”

嵩洛

嵩山 和 洛水 的並稱。兩者圴近東都 洛陽 。 宋  張元乾 《點絳唇》詞:“ 嵩  洛 雲煙,間生真相耆英裔。”《宋史·沉倫傳》:“少習三禮於 嵩  洛 間,以講學自給。” 明  李東陽 《京都十景詩》序:“蓋古之稱名都者有三:若 長安 之 河華 , 東京 之 嵩  洛 , 金陵 之 鐘山 ,皆有所據以為勝。”

經過

(1) 通過

到現在大約經過六、七人之手

(2) 經歷的過程

事情的全部經過

(3) 從某處過

這汽車經過北海公園嗎?

省方

巡視四方。《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 漢  班固 《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楊炯 《送徐錄事》詩序:“聖人以葉時同律,義在於省方;皇儲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監國。”《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初冬

入冬的頭一個月,即陰曆十月

嚴寒

極度寒冷

嚴寒的北方

嚴寒天氣

滹沱

亦作“ 滹沲 ”。水名。即 滹沱河 。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縣 東之 泰戲山 ,穿割 太行山 ,東流入 河北平原 ,在 獻縣 和 滏陽河 匯合為 子牙河 。至 天津市 ,會 北運河 入海。 唐  李頎 《欲之新鄉答崔顥綦毋潛》詩:“寒風卷葉渡 滹沱 ,飛雪覆地悲峨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凡 大河 、 漳水 、 滹沲 ……悉是濁流。”

道左

(1).路的左邊。《孔叢子·問軍禮》:“主車止於中門之外,外門之內,廟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其所經名山大川,皆祭告焉。”

(2).道路旁邊。《詩·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於道左。” 毛 傳:“興也。道左之陽,人所宜休息也。” 鄭玄 箋:“道左,道東也。日之熱,恆在日中之後,道東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陰寡也。” 馬瑞辰 通釋:“下章‘道周’,《韓詩》作道右,則左右隨所見言之,不以道左之陽取興。”《韓非子·內儲說上》:“南門之外,有黃犢食苗道左者。”《太平廣記》卷三 * 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於凝》:“﹝ 於凝 ﹞遙見道左嘉木美蔭,因就焉。” 清  鈕琇 《觚賸·雪遘》:“將度 梅嶺 , 吳公子 已迎候道左,執禮甚恭。”

精藍

佛寺;僧舍。精,精舍;藍,阿蘭若。 宋  高翥 《常熟縣破山寺》詩:“古縣滄浪外,精藍縹緲間。” 元  戴表元 《題東玉師府所藏<瀟湘圖>》詩:“今日精藍方丈地,倚窗眠看 洞庭山 。” 清  吳偉業 《代具師答贈》詩:“早得此賢開講席,便圖作佛住精藍。”

到點

到了規定的時間

就要到點了,快走吧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出塵

(1).超出世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乾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四十二章經》:“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指出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

法相

(1).古代皇宮選擇妃嬪、宮女所規定的標準相貌。《後漢書·皇后紀序》:“ 漢 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陽 鄉中閲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隋書·列女傳·襄城王恪妃》:“妃姿儀端麗,年十餘,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為妃。”《北史·王世充傳》:“帝愈喜,因密令 世充 閲觀諸女,資質端麗合法相者,取正庫及應入京物以聘納之。”

(2).舊時指骨法、相貌。 漢  王充 《論衡·骨相》:“類同氣鈞,性體法相固自相似。” 漢  王充 《論衡·骨相》:“故 范蠡 、 尉繚 見性行之證,而以定處來事之實,實有其效,如其法相。”

(3).指佛像。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銅為內肌,金為外膚,取法 西天 ,鑄成 東越 ,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清  周茂蘭 《王五痴積制錢為佛像五軀送供虎丘禪院》詩:“法相滿月真微妙,光瑩潔浄如琉璃。”

(4).佛教語。謂諸法真實之相。《法華經·化城喻品》:“大聖 * ,顯示諸法相。”《百喻經·山羌偷官庫衣喻》:“愚痴羌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己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佈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 南朝  梁  沉約 《枳園寺剎下石記》:“深達法相,洞了宗極,勤誠外著,仁隱內弘。”

(5).“ 法相宗 ”的省稱。 章炳麟 《菌說》:“夫六經之説,誠亦有權,與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詳“ 法相宗 ”。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窣堵

見“ 窣堵波 ”。

切雲

高冠名,一說是上與雲齊。極言其高

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眼眥

眼眶。 宋  梅堯臣 《觀楊之美畫》詩:“日高腹枵眼眥眵,邂逅獲見何言疲。”

天樂

順適天道之樂。《莊子·天道》:“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成玄英 疏:“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樂也。”

(1).猶仙樂。常借指美妙的音樂。 唐  沉佺期 《峽山寺賦》:“仙人共天樂俱行,花雨與香雲相逐。”

(2).指自然界和諧的音響,天籟。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盪胸海風和露吸,洗心天樂帶濤聽。”

(3).喻宮庭的音樂。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六:“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萬國衣冠,盡染御爐細縷;六宮笙鼓,俱傳天樂新聲。”

軒檻

欄板。《漢書·史丹傳》:“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 唐玄宗 《鶺鴒頌》詩序:“左清道率府長史 魏光乘 ,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召至軒檻,預觀其事,以獻其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夕葵園孟氏》:“棃花數本,高出軒檻。”

慈恩

(1).稱上對下的恩惠。《三國志·蜀志·劉琰傳》:“閒者迷醉,言有違錯,慈恩含忍,不致之於理。” 唐  宋之問 《上陽宮侍宴應制得林字》詩:“舊渥驂宸御,慈恩忝翰林。”

(2).慈恩寺的省稱。 唐  孟棨 《本事詩·徵異》:“時 白尚書 在京,與名輩游 慈恩 ,小酌花下。”

佛力

佛教徒認為佛法有救濟眾生的功力,謂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詔》:“宜承佛力,弘茲寬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報恩寺》詩:“始知佛力宏,能使地靈現。”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 潛善 這等有福,佛力耶?”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

詩詞推薦

登廣惠寺多寶塔原文_登廣惠寺多寶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