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賜扈駕眾官食即席得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津門冷節值清明,昨恰捷音到御營。

賜以饌應同眾豫,默無賞覺矯其情。

花雖含蕾曦烘暖,柳已舒條風拂輕。

樽俎內臣布遲慢,笑他寒食太循名。

詩詞問答

問:《清明日賜扈駕眾官食即席得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津門

(1).在渡口設定的關門。《三國志·魏志·曹爽傳》“皆伏誅,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初, 爽 出,司馬 魯芝 留在府,聞有事,將營騎斫津門出赴 爽 。”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銘》:“船橫埭下,樹夾津門。” 唐 徐安貞 《奉和聖制早渡蒲津關》:“路得津門要,時稱古戍閒。”

(2). 東漢 首都 洛陽 有十二門,南面西頭門稱 津門 ,一名 津陽門 。 唐 駱賓王 《和李明府》:“馳道臨層掖, 津門 對 小平 。” 陳熙晉 箋註:“《後漢書·光武十王傳》註:‘ 津門 , 洛陽 南面西頭門也。一名 津陽門 。’”

(3). 津門亭 的省稱。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慟極 津門 ,感充 長樂 。”

(4). 天津市 的別稱。 明 永樂 二年(1404年)築 天津城 ,因地處畿輔門戶,故名“津門”。 清 王韜 《跋上海<字林西報>後》:“即如西人兩擾 津門 ,遂以 津門 為重地,以為保衛神京非此不可。”

冷節

寒食節。在清明前一日。 王謨 輯本 漢 崔寔 《四民月令》:“ 齊 人呼寒食為冷節。以麯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 唐 韓偓 《寒食日沙縣雨中看薔薇》詩:“何處遇薔薇,殊鄉冷節時。” 宋 王禹偁 《清明日獨酌》詩:“一郡官閒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 清 黃景仁 《摸魚兒·寒食漫興》詞:“夢驚回,今朝冷節,天陰難得窗亮。”

清明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日裡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特別祭品

捷音

勝利的訊息;捷報

御營

(1).帝王親征或出巡時駐蹕的營帳。 唐 宋之問 《扈從登封告成頌》詩:“後騎迴天苑,前山入御營。” 元 耶律楚材 《用李德恆韻寄景賢》詩:“牢落十年扈御營,瑤琴忘盡水仙聲。酷思詩酒閒中樂,見説干戈夢裡驚。”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御營制度》:“凡列聖每歲秋獮 木蘭 ,巡幸直省,除近畿數處建行宮外,其他皆駐蹕牙帳,名曰御營。亦崇尚儉樸,兼不忘本之意也。”紹劇《龍虎鬥》第二場:“統率雄師我為尊,御營還有聖明君。”

(2).營衛;護衛。御,通“ 御 ”。 漢 班固 《十八侯銘·太尉絳侯周勃》:“懿懿太尉,惇厚朴誠,輔翼受命,應節御營。” 宋 岳飛 《南京上皇帝書略》:“陛下已登大寶,黎元有歸,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虜人之謀,而勤王御營之師日集,兵勢漸盛。”

條風

(1).東北風。一名融風,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經·南山經》:“﹝ 令邱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條風自是出。” 郭璞 註:“東北風為條風。”《淮南子·天文訓》:“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 高誘 註:“艮卦之風,一名融。”《史記·律書》:“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風。” 唐太宗 《正日臨朝》詩:“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

(2).東風。一名明庶風,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形訓》:“東方曰條風。” 高誘 註:“震氣所生也,一曰明庶風。” 宋 周邦彥 《應天長·寒食》詞:“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徧滿春色。” 明 湯顯祖 《紫釵記·春日言懷》:“青韶印,看條風拂水,畫燕迎門,年年春色倍還人。”參見“ 八風 ”。

樽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越樽俎以代無知之庖,舍繩墨而助傷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辭了 法聰 ,別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一》:“ 仲尼 聞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謂也,可謂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詩:“久願作公樽俎客,恨無三畝斲蓬蒿!” 陳毅 《滿江紅·送周總理赴日內瓦》詞:“看我公樽俎折強權,期贏獲。”

內臣

(1) 國內臣僚

舉國為內臣。——《戰國策·燕策》

(2) 宮廷近臣

(3) 宦官

遲慢

遲緩,慢騰

遲慢舒緩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詩詞推薦

清明日賜扈駕眾官食即席得句原文_清明日賜扈駕眾官食即席得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