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聰師見寄·其二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次韻聰師見寄·其二原文

夙學誰知子,源流務所滋。

風騷追五柳,禪寂擬長髭。

桂魄元昭晰,浮雲自蔽虧。

險夷終一節,吾以古為師。

詩詞問答

問:次韻聰師見寄·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次韻聰師見寄·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韻聰師見寄·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源流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順澗爬山,直到源流之處。——《西遊記》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西遊記》

五柳

見“ 五柳先生 ”。

禪寂

(1).佛教語。釋家以寂滅為宗旨,故謂思慮寂靜為禪寂。《維摩詰經·方便品》:“一心禪寂,攝諸亂意。” 唐 李邕 《鄭州大雲寺碑》:“發趣如因,彌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遙》:“與 王維 結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雲岫之想。” 明 唐順之 《丹陽別王道思》詩:“平生學禪寂,猶自別離難。”

(2).謂坐禪習定。《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師可禪寂於此否?” 蘇曼殊 《幽光錄》:“﹝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棄家為僧,禪寂於 羅浮 匡廬 者久之。”

桂魄

指月。 唐 駱賓王 《傷祝阿王明府》詩:“嗟乎,輪銷桂魄,驪珠毀貝闕之前,斗散紫氛,龍劍沒 延平 之水。” 宋 周邦彥 《南柯子·詠梳兒》詞:“桂魄分餘暈,檀槽破紫心。” 明 徐渭 《宴遊西郊》詩:“鉤彎遲桂魄,流曲擬 蘭亭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緩步 六橋 ;受用荷香十里;情期八月,消磨桂魄三更。”

昭晰

(1).清楚;明白。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汝南戴幼起》:“既推獨車,復表其上,為其飾偽,良亦昭晰。” 唐 陳昌言 《白日麗江皋》詩:“清明開曉鏡,昭晰辨秋毫。”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高雨農序》:“而有實者,亦既昭晰無疑,優遊有餘矣。”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 蕭繹 所詮,尤為昭晰。”

(2).光亮,光耀。 三國 魏 曹丕 《濟川賦》:“美玉昭晰以曜暉,明珠灼灼而流光。” 唐 駱賓王 《上齊州張司馬啟》:“固以紛綸國牒,昭晰家聲。” 宋 司馬光 《祭齊國獻穆大長公主文》:“去白日之昭晰,歸下泉之窈冥。” 明 何景明 《待曙樓賦》:“忻萬象之昭晰,張羣方之幽黝。”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自蔽

自行掩蔽。謂為自己的成見所囿,無視客觀實際。《漢書·藝文志》:“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魏書·高祖紀上》:“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 清 戴震 《答鄭丈用牧書》:“其得於學,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為一時之名,亦不期後世之名。”

險夷

(1).崎嶇與平坦。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晡至 林慮山 ,橫峙天西,如城壁相銜,爭雄角鋭,潑黛凝青,而高下險夷不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馬鞍山》:“洞僅一斗室, 龐洞 頗深邃,懸崖陡絶,豈以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

(2).艱難與順利。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險夷不渝,保是寵祿。” 宋 蘇軾 《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躬蹈險夷之節,庶幾 顏 閔 之行。”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之一:“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詩詞推薦

次韻聰師見寄·其二原文_次韻聰師見寄·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