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即事原文

即事書懷亦可欣,底須纂組博能文。

景光今昔停鞭驗,流水東西度嶺分。

楓葉曾看紅黯淡,松枝無改翠絪縕。

招提更在雲深處,只放鐘聲下界聞。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五

參考注釋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記·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樞密使 襄 ,請用步卒穿濠築障……軍民並役,又募飢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

(2).面對眼前事物。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詩:“即事有哀傷,山川自如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

(3).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4).多用為詩詞題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 辛棄疾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詩等等。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纂組

(1).赤色綬帶。亦泛指精美的織錦。《楚辭·招魂》:“纂組綺縞,結琦璜些。” 王逸 註:“纂組,綬類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錦繡纂組,綺羅綾縠,玄黃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絲竹五音之微靡,纂組九華之縟麗,經目所涉,莫不精記。” 清 黃景仁 《游四明山放歌》:“忽或纂組雜婉媷,忽或旗鼓紛旋迴。”

(2).編織。多指精美的織物。《管子·輕重甲》:“ 伊尹 以 薄 之游女工文繡纂組,一純得粟百鍾於 桀 之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求諫》:“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

(3).蒐集編撰。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橋東錄》:“纂組異聞,網羅軼事。”

能文

善於屬文。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學生或以通經舉,或以能文稱。”《宋史·文苑傳四·蕭貫傳》:“俊邁能文,尚氣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 長洲 王惕甫 …… 乾 嘉 間號稱能文,與 秦小峴 、 魯絜非 、 龔海峯 、 武虛谷 諸君,旗鼓相接。”

景光

(1).猶祥光。《後漢書·郎顗傳》:“若還 瓊 徵 固 ,任以時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澤,近日月之景光。”

(2).光陰。 漢 蘇武 《詩》之四:“願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再次前韻》:“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兩兒》詩之二:“努力愛景光,汝曹從此始。”

(3).光景;景況。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抗陛級乎重霄兮,異人間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視學中州》詩:“聖朝沐浴四十載,景光略與當年同。”

今昔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停鞭

謂駐足。 唐 高適 《別孫訢》詩:“屈指論前事,停鞭惜舊遊。” 章炳麟 《獄中聞湘人某被捕有感》詩:“藉君好頸子,來者一停鞭。”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楓葉

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陽 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繡襦記·共宿郵亭》:“山遠天高煙水寒,兩岸樓臺楓葉丹。” 楊朔 《香山紅葉》:“我望著紅葉,問:‘這是什麼樹?怎么不大像楓葉?’”

黯淡

亦作“ 黯澹 ”。1.陰沉;昏暗。 唐 杜牧 《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詩:“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二儀黯澹交,百川莽迴薄。” 清 王士禛 《羚羊峽》詩:“巃嵸雲雷窟,黯澹蛟鼉宮。”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

(2).比喻沒有希望,不美好。 清 高鶚 《晦日送春同畢蘇橋飲長河小亭時蘇橋亦欲南歸》詩:“大別山遙情黯淡,將離花好約蹉跎。” 沙汀 《困獸記》八:“因為由於這個打趣,這個譁笑,他看出了危機,覺得前途很黯淡了。” 冰心 《寄小讀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風侵衣,一聲聲賣棗聲牆外傳來,覺得十分黯淡無趣,正不解為何這般寂寞。”

絪縕

(1).古代指天地陰陽二氣互動作用的狀態。《易·繫辭下》:“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孔穎達 疏:“絪緼,相附著之義,言天地無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緼,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而精醇也。” 高亨 註:“絪緼借為氤氳,陰陽二氣交融也……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融,則萬物之化均徧。”《漢書·揚雄傳上》:“絪緼玄黃,將紹厥後。” 顏師古 註:“絪緼,天地合氣也。” 明 宋濂 《示公道行碑銘》:“大化絪緼,變合無垠。”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緼而出。”

(2).亦作“ 絪氳 ”。形容雲煙瀰漫、氣氛濃盛的景象。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會圃臨春風》:“既鏗鏘以動佩,又絪緼而流射。” 唐 溫庭筠 《觱篥歌》:“情遠氣調蘭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緼。” 明 高啟 《槎軒記》:“磅礴絪緼厚薄,隨其所得。” 清 陳培脈 《登慈恩寺浮圖》詩:“絪氳香界從朝暮,高下桑田幾變更。”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祭書神文》:“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燭焰赤。”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深處

(1)

(2) 很深的地方

白雲深處有人家

海洋深處的寶藏

(3) 內部

心靈深處

下界

(1) 下方的界限

(2) 人間;對天上而言

詩詞推薦

即事原文_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