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浮瓜沈李(得消字八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賦物殊生性,浮沈理自昭。

難拘小大論,試看李瓜標。

種自青門美,品緣琳國超。

食單雖共貫,藝圃不同條。

一例冰盤朗,坐教暑氣消。

丁星底偏墜,菌蠢上還漂。

可口益津永,因心得趣饒。

如將寄書去,吳質或堪招。

詩詞問答

問:《賦得浮瓜沈李(得消字八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蕭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九

2. 得消字八韻

參考注釋

賦物

描寫物態。《聊齋志異·阿纖》 清 但明倫 評:“言之無文,識者譏之。此善賦物者未肯率爾操觚也。”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末二句賦物上乘,可藥纖滯之失。”

生性

從小養成的習性;天性

生性倔強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註:“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紳 《溯西江》詩:“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爭疾競浮沉。” 艾青 《魚化石》詩:“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

(3).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鬭雞走狗。”《舊唐書·裴度傳》:“﹝ 度 ﹞及晚節,稍浮沉以避禍。”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 清 龔自珍 《對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漢 班倢伃 《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文選·王僧達<答顏延年>詩》:“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 李善 註:“ 高誘 《淮南子》注曰:‘浮沉,猶盛衰也。’” 唐 劉復 《出東城》詩:“一為浮沉隔,會合殊未央。”《明史·文苑傳四·李維楨》:“﹝ 維楨 ﹞浮沉外僚,幾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

(5).埋沒;沉淪。 宋 蘇軾 《與人書》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紹興路總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陸嵩 《贈龔藍生》詩:“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時事動憤懣。”

(6).出現和消失。 漢 陸賈 《新語·道基》:“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浄,與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許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書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羨 作 豫章郡 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後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沉”。 清 孫枝蔚 《淮瀆廟樓寓作》詩:“ 揚州 雖咫尺,書信易浮沉。”

大論

(1).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唐 韓愈 《進學解》:“ 荀卿 守正,大論是弘。”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推吐赤心,敷建大論。”

(2). 吐蕃 官號。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青門

(1). 漢 長安城 東南門。本名 霸城門 ,因其門色青,故俗呼為“青門”或“青城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名曰 青城門 ,或曰 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 秦 破,為布衣,種瓜 青門 外。”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昔聞 東陵瓜 ,近在 青門 外。”

(2).泛指京城東門。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

(3).泛指退隱之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系》:“ 青門 豪邁, 終南 瀟灑,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雲一帶。” 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公韻》之二:“不畏西風更障塵, 青門 回首得閒身。”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 白社 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4).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後因以“青門”泛指遊冶、送別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青門 紫陌多春風,風中數日殘春遺。” 宋 趙令畤 《清平樂》詞:“去年紫陌 青門 ,今宵雨魂雲魂。” 清 方文 《留別吳錦雯》詩:“ 青門 有垂柳,煩爾寄相思。”

(5).猶東郭,東郊。古時為叢葬之處。語本《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文曰:……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 唐 王渙 《悼亡》詩:“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

(6).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宋 姜夔 《念奴嬌·毀舍後作》詞:“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 青門 轍。” 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城東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7).曲名。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王琦 匯解:“《青門》,疑是曲名。” 姚文燮 註:“《青門》,曲名。”

食單

(1).鋪地供擺食品進行野餐的布單子。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七:“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 仇兆鰲 註:“栜樹之陰,展食單而倍涼。” 清 曹寅 《和毛會侯席上初食鰣魚韻》:“婪尾花殘水驛忙,晚庭清蔭食單涼。”

(2).食譜;選單。 宋 鄭望之 《膳夫錄·食單》:“ 韋僕射 巨源 有燒尾宴食單。” 明 王志堅 《表異錄·飲食》:“ 晉 何曾 有 安平公 食單。” 清 黃景仁 《午窗偶成》詩:“只餘僮僕勸加餐,那望園官進食單。”

共貫

貫通;連貫。《漢書·董仲舒傳》:“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斯則當 堯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齊列,善惡無分,賢愚共貫。” 郭沫若 《論古代文學》:“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傳播的,故南北共貫。”

藝圃

(1).種植花卉園圃。 清 劉大櫆 《繭齋先生傳》:“日率孫曾僮僕,相與藝圃灌園,植花竹以樂其志。”

(2).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薈萃之處。 宋 樓鑰 《送劉仲起主簿》詩:“公餘黃卷頻卷舒,藝圃工夫日加葺。” 明 張居正 《恭勵聖學詩》:“書帷簡儒彥,藝圃覃文思。”

(3).指文學藝術界。 宋 陸游 《答廖主簿發解啟》:“文高藝圃,行著鄉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古之奇》:“工古調,足幽閒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藝圃,不泛然矣。”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花園》:“冀永垂藝圃,爭看好句如花,且共識桃園,續賦佳篇似畫。”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一例

一律;同樣

冰盤

(1).盤內放置碎冰,上面擺列藕菱瓜果等食品,叫做冰盤。夏季用以解渴消暑。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御慚其花。” 明 何大復 《苦熱行》之一:“美人冰盤薦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 清 孫枝蔚 《古別離》詩:“別君六月中,冰盤浸碧藕。”

(2).指大的瓷盤。 宋 王安石 《書任村馬鋪》詩:“冰盤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還東馳。”《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馬二先生 舉眼一看,樓中間掛著一張匹紙,上寫冰盤大的二十八個大字。”《天雨花》第九回:“內堂小酌送來臨,煖鍋一坐冰盤四,三人入位坐安身。”

(3).喻指月亮。 宋 高觀國 《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詞:“晚雲知有關山念,澄霄卷開清霽。素景中分,冰盤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欄靜倚。”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羨你學克武庫,才鬱虹梁,志潔冰盤,一任浮雲舒捲。”《紅樓夢》第四八回:“ 香菱 聽了,便拿了詩找 黛玉 , 黛玉 看時,只見寫道:‘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 * 冰盤。’”

冰槃:大的瓷盤。 宋 蘇軾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青浮卵盌槐芽餅,紅點冰槃藿葉魚。”

暑氣

盛夏的熱氣

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吃?也解暑氣。——《水滸傳》

丁星

對著星光。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詩:“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

偏墜

(1).輕重失均,不平衡。 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一折:“那婆娘重一斤,你十六兩無偏墜。”

(2).中醫指 * 的一側腫大下垂的症狀。

菌蠢

謂如菌類之短小叢生。《文選·張衡<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李善 註:“菌蠢,是芝貌也。” 唐 溫庭筠 《洞戶二十二韻》:“朱莖殊菌蠢,丹桂欲蕭森。”

可口

食物適合口味的

因心

謂親善仁愛之心。《詩·大雅·皇矣》:“維此 王季 ,因心則友。” 毛 傳:“因,親也。” 陳奐 傳疏:“因訓親,親心即仁心。”《舊唐書·孝友傳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廣濟。”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薦嚴,雖前無此比,亦不失臣子盡誠之誼。”

得趣

(1).謂合乎禮之旨意。《文選·張衡<東京賦>》:“規遵王度,動中得趣。” 薛綜 註:“趣,意也……舉動合禮之意也。”

(2).領會情趣。 宋 林逋 《贈胡明府》詩:“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無君得趣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詩話·陶杜酒詩》:“ 陶淵明 詩‘酒能消百慮’, 杜子美 雲‘一酌散千憂’,皆得趣之句也。”

(3).獲得樂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各攤數十文於前,斤斤較量,汗流滿背,自以為得趣,旁觀者殊作惡也。”

寄書

傳遞書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賦》:“親友離絶,妻孥流轉; 玉關 寄書, 章臺 留釧。”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 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二:“寄書何時到, 江 漢 春茫茫。”《水滸傳》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殺了 閻婆惜 ,每每寄書來與我,千萬教我去寨里住幾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忽有客自 東粵 來,寄 陶生 函信。發之,則囑姊歸焉。考其寄書之日,即妻死之日。”

吳質

(1).即月中之神 吳剛 。 唐 李賀 《李憑箜篌引》:“ 吳質 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姚文燮 注引 明 何孟春 《餘冬序錄》:“ 吳剛 字 質 ,謫月中砍桂。” 元 吳師道 《中秋次同院人韻》:“終宵倚樹憐 吳質 ,何處登樓覓 庾公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四》:“倚樹思 吳質 ,吟詩憶 許棠 。”詳“ 吳剛 ”。

(2). 三國 魏 人,以文名重於時。 文帝 為太子時,與之過從甚密。見《三國志》本傳。 唐 許敬宗 《為司徒趙國公謝皇太子寄詩箋》:“ 無忌 幸從 神武 ,愧乏 王粲 之才;忝降斯文,益深 吳質 之戀。”

詩詞推薦

賦得浮瓜沈李(得消字八韻)原文_賦得浮瓜沈李(得消字八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