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泉子原文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
冷泉亭上幾行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圖看。
終是欠峰巒。
詩詞問答
問:灑泉子的作者是誰?答:潘閬
問:灑泉子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灑泉子是什麼體裁?答: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常常回憶靈隱山的風光,那裡的靈隱寺、天竺山、冷泉停我都曾經遊覽過。山里氣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涼爽。
時常看見白猿攀上高樹,長嘯一聲便不見了蹤影。告別西山之後,我曾多次將所見美景畫下來,但始終覺得畫中峰巒不如實景美麗。
注釋
酒泉子:詞牌名, 原為唐教坊曲。有二體:一見於敦煌曲子詞,雙調四十九字。宋代潘閬依之,因憶西湖風景而作,故一名《憶餘杭》。一多見於《花間集》,自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句法用韻彼此大同小異。此二體均以平韻為主,間入仄韻。
西山:即靈隱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
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
冷泉亭:唐時建,在飛來峰下 石門澗旁。幾行游,一作“舊曾游”。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 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三伏 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三伏也用來特指末伏。
白猿:相傳晉代慧理曾養白猿于飛來峰西的呼猿洞。
嘯:撮口長呼。
畫闌:彩繪的闌乾。此代指畫廊。
欠峰巒:欠,欠缺;不足。此指畫中 的山巒不夠美。
詩文賞析
此詞以含蓄委婉的筆觸 ,交替使用白描、繪神、想像、反襯等多種手法,回憶了杭州西山勝景,抒寫了作者對西湖周圍勝地的深摯眷戀。
上片起首一句點明題旨,然後直接進入回憶。第二句用兩個地名詞和兩個方位詞,帶出了寺前山後的一切風景點。第三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現了廣闊的背景以後,再專門回味遊覽冷泉這一名勝時的情形,自然也有舉一點以見全貌的作用。以上兩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寫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標明地點方位和說明舊日曾經親游,至於這裡的風景到底怎樣美好,作者卻不直說。這樣寫可以讓讀者馳騁想像,他們有可能填補出比任何筆墨、色彩都多得多 、美得多的景象來,這是藝術空白的妙用。上片結尾一句意思是說在這裡遊憩 ,即使酷熱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 。如果說前兩句寫景只點出景在哪裡,是使用了藝術的拙筆的話,那么這一句在無邊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態的神韻,則使用了藝術的巧筆。
過片兩句是想像。冷泉亭左側有呼猿洞,相傳晉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於此。這兩句虛事實寫,更添了西山靈氣。從內容上看,作者在這兩句中似乎還在通過白猿的長嘯而去,懷念杳無蹤跡的慧理,然後再通過對慧理的追緬,遙寄自己許身湖山、與猿為侶的願望。結拍兩句,意思是說:別後因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來西山的畫圖頻頻觀看,但那上面終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質來。這裡用圖畫作為反襯,西山的靈姿秀氣因此更為突出了 。“ 欠峰巒”,指缺少峰巒 ,實際上是說沒有好的峰巒 。“畫圖”,別本作“畫闌”(“闌”同“欄”),說在詩人所處的地方多次憑闌而望,終是看不到西山那些優美的山峰。這樣當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圖畫更美麗這層意思。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趙孟頫《岳鄂王墓》
- 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吳兢《貞觀政要·卷八·論務農》
- 識時務者為俊傑,昧先幾者非明哲。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三·人事》
-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佚名《孟冬寒氣至》
-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來俊臣《羅織經·閱人卷第一》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 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
-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鄧廷楨《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 治亂之藥石,刑罰為重;興平之梁肉,德教為先。程登吉《幼學瓊林·卷四·訟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