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蒲平章致仕

作者:許獻臣 朝代:元代

次韻蒲平章致仕原文

君恩許老重增秩,相印封回不再關。

石以補天還袖手,雲能成雨便歸山。

力將富貴推身外,倒卷乾坤入酒間。

綠野堂前看絲竹,古今誰得似君閒。

詩詞問答

問:次韻蒲平章致仕的作者是誰?答:許獻臣
問:次韻蒲平章致仕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韻蒲平章致仕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許獻臣的名句有哪些?答:許獻臣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五

參考注釋

增秩

增俸;升官。《史記·平準書》:“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終身復,為郎增秩,及入羊為郎,始於此。”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宣子討賊》:“ 宣子 乃以 湛 功聞於朝,於是 湛 以勞復元官, 宣子 增秩。”《明史·雲南土司傳二·大侯》:“ 大侯 民多復業,亦其長官善撫綏也,宜增秩旌之。”

印封

(1).指蓋印的封泥。《史記·匈奴列傳》:“ 中行説 令單于遺 漢 書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其辭。”《後漢書·杜根傳》:“ 安 開壁出書,印封如故。”

(2).謂蓋印封緘。《清文獻通考·田賦一》:“收糧聽里戶自納,簿櫃俱司府印封,以防奸弊。”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補天

(1).古代神話傳說, 女媧 鍊石補天。《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後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運。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業類補天,功均柱地。”《舊唐書·音樂志一》:“ 高祖 縮地補天,重張區宇,反魂肉骨,再造生靈。”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之八:“許國輸九死,補天鍊五色。” 清 屈復 《題元遺山<論詩>後》詩:“今古寧無鍊石手,補天原不用金針。”參閱《列子·湯問》。

(2).道家養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養生之法,潛神內視,則五臟之氣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達於腦中。腦為 崑崙 ,居上象天。補天即《黃庭經》所謂填腦;所謂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袖手

(1).藏手於袖。表示閒逸的神態。 唐 韓愈 《石鼎聯句》序:“道士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聳肩,倚北墻坐。”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一折:“沒揣的兩鬢秋,爭如我便修身閒袖手。” 清 曹寅 《賀新郎·又昭序皇和詞甚美五迭前韻》詞:“此目楓亭閒袖手,瞥一雙遊刃騰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於袖。謂不能或不欲參與其事。《晉書·庾敳傳》:“參 東海王 越 太傅軍事,轉軍諮祭酒。時 越 府多雋異,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陸游 《書憤》詩之二:“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予謝曰:‘吾幸獲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獨不愧於心乎?’” 張天翼 《新生》:“他們不甘心袖手看著自己家鄉受糟踏。”

歸山

(1) 回山。如:放虎歸山

(2) 下山

(3) 婉辭,指人死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身外

自身之外。 晉 陸機 《豪士賦》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説。豈識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四:“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清 陸次雲 《出門》詩:“堂上有慈親,身外無昆季。”

倒卷

見“ 倒卷 ”。

亦作“ 倒捲 ”。指由前向後或由下向上地捲起。 宋 蘇軾 《起伏龍行》:“赤龍 * 戰明日,倒卷 黃河 作飛雨。” 杜甫 《歸雁》詩 仇兆鰲 注引 清 黃生 曰:“五、六本屬結意,卻作中聯;七、八本是發端,翻為結語。前半先言歸,次言辭,後言到,終乃言不過,章法層層倒捲,矯變異常。” 茅盾 《子夜》十一:“風戲弄她的寬大的睡衣,一會兒吹胖了,一會兒又倒卷了起來。”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絲竹

(1) 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得似

怎似;何如。 五代 齊己 《寄湘幕王重書記》詩:“可能有事關心後,得似無人識面時?” 宋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詞:“自笑堂堂 漢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舊只流東?” 明 劉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詩:“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詩詞推薦

次韻蒲平章致仕原文_次韻蒲平章致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