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伏日作原文
伏日三旬或四旬,其長其短不能均。
三庚初值晴和日,幸協農占慰倍寅。
詩詞問答
問:上伏日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伏日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上伏日作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三
2. 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此定例也而中伏有十日二十日之不同者蓋以夏至日所值之乾有異故長短不齊如夏至日逢庚則推至立秋前應有五庚遇三庚起初伏四庚為中伏下距立秋後初庚以前得二十日如夏至日逢辛至立秋前則祗有四庚遇三庚起初伏四庚為中伏下距立秋後初庚以前祗得十日是以每年總計三伏有三旬四旬之不同也
參考注釋
伏日
三伏的總稱,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漢書·東方朔傳》:“伏日,詔賜從官肉。” 顏師古 註:“三伏之日也。”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並作湯餅,名為辟惡。”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正朔歷數》:“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謂之伏日。”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三庚
(1).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東齋》詩:“三庚到秋伏,偶來松檻立。”
(2).三伏。 宋 黃昃 《酹江月·夜涼》詞:“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
晴和
天氣晴朗,氣候溫和
天氣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