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背番蓮掌舞天魔,二八嬌娃賽月娥。
本是河西參佛曲,把來宮苑席前歌。
詩詞問答
問:《元宮詞(一百三首)·其二十四》的作者是誰?答:周憲王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歌韻
參考注釋
蓮掌
(1). 華山 中峰 蓮花峰 與東峰 仙人掌 的並稱。 唐 周墀 《酬李常侍景讓奉詔祭岳見寄》詩:“ 蓮 掌 月高珪幣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2).手掌。 元 顧瑛 楊維楨 《書畫舫聯句》:“勸君更覆金蓮掌,莫放春情似漆黏。” 明 朱橚 《元宮詞》之三:“背番蓮掌舞天魔,二八嬌娃賽月娥。”
天魔
(1).佛教語。天子魔之略稱。為欲界第六天主。常為修道設定障礙。《楞嚴經》卷九:“或汝陰魔,或復天魔。”《百喻經·小兒得大龜喻》:“邪見外道,天魔 波旬 ,及惡知識,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得解脫。”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雲笈七籤》卷四:“有經無符,則天魔害人。”
(3).泛指魔鬼。 章炳麟 《無神論》:“惡性既起,故不得不歸咎於天魔。”
(4).樂舞名。 元 張昱 《輦下曲》詩之二七:“舞唱天魔供奉曲,君王長在月宮聽。”此指為天魔舞伴奏的樂曲。參見“ 天魔舞 ”。
二八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為兩列,每列八人。《左傳·襄公十一年》:“凡兵車百乘,歌鐘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八。” 杜預 註:“十六人。”。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詩:“黛娥陳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龔自珍 《霓裳中序》詞:“驚鴻起,素衣二八,舞罷老蟾泣。”
(2).即十六。農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鮑照 《玩月城西門廨中》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宋 權德輿 《秋閨月》詩:“三五二八月如練,海上天涯應共見。” 宋 蘇軾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詞:“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3).即十六。十六歲。謂正當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陳 徐陵 《雜曲》:“二八年時不憂度,房邊得寵誰相妬。” 宋 蘇軾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 渭城 歌。”
(4).八元、八愷的合稱。《文選·張衡<思玄賦>》:“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説 之生 殷 。”舊註:“二八,八愷,八元也。” 晉 左思 《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參見“ 八元 ”、“ 八愷 ”。
(5).特指農曆正月十八日。《中國諺語資料》:“頭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註:“二八,正月十八。”
(6).“二八三八”的略語,合為“五八”,因用作“井”的隱語。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十七:“ 錢昭度 有《食梨》詩云:‘西南片月充腸冷,二八飛泉繞齒寒。’予讀《樂府解題》‘井謎’云:二八三八,飛泉仰流,蓋二八三八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為井字。”
嬌娃
(1) 美麗的少女
(2) 〈方〉∶指嬌生慣養的孩子
這幫大城市來的嬌娃都經受了艱苦的考驗
月娥
指傳說的月中仙子。亦借指月亮。 唐 孟郊 《看花》詩之一:“月娥雙雙下,楚艷枝枝浮。” 五代 牛希濟 《臨江仙》詞:“簫皷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灣環。”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 周王 者,有道術,中秋夜會,有月色方瑩,謂坐客曰:‘我能挈月置之懷袂。’因取筯數百條,繩而駕之,曰:‘我梯取此月娥。’以手舉月,懷中出寸許,光色照爛,寒入肌骨。” 清 孫枝蔚 《題梨園圖》詩:“弟子教成月娥笑,能得花前聽幾回。”
河西
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把黃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陝西兩省交界處。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唐玄宗時置河西節度使管轄甘肅及河西走廊
佛曲
古代佛寺講經前後所吟唱的樂曲,咒,偈、吟、贊雜用,用以宣傳佛經的教義。其後演變為講唱文學,變文舊變混稱為佛曲。 清 毛奇齡 《西河詩話》卷二:“或曰佛曲佛舞,在 隋 唐 已有之,不始 金 元 ,如 李 唐 《樂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今 吳門 佛寺,猶能作梵樂,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名清樂,即其遺意。” 清 翟灝 《通俗編·釋道》:“按《晉書·鳩摩羅什傳》, 天竺 俗甚重文,制其宮商體韻,以入管弦為善。凡覲國王,必有贊德,經中偈頌,皆其式也。是佛曲可逐笙管,自其未入中國,原有然矣。《樂府雜録》, 長慶 中講僧 文敍 善吟經,其聲宛轉,感動里人,樂工狀其念四聲 觀世音 菩薩,乃撰《文敍子曲》,至是佛經無不可吟,不獨偈頌然矣。”
宮苑
宮廷中的園林
前歌
見“ 前歌后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