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三疊蘇軾韻原文
趙宋詩人許坡翁,雄才磅礴富似海。
創為險韻再三疊,妙理無在無不在。
偶然遊戲參伽陀,橫江那畏排山波。
中江長老一握手,故鄉情誼何其多。
伏牛山下重艤楫,風物撩人如昔日。
舊編翻讀和蘇章,欲效其為面先赤。
強顏倚檻安吟魄,甲乙寧須較白黑。
花紅柳綠春正明,人所習見誰言驚。
子瞻磊落頗卓識,飛燄江心見何物。
英雄欺人力拔山,設奇蓋欲曉彼頑。
歸歟何事不得已,底藉定盟有如水。
詩詞問答
問:游金山寺三疊蘇軾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游金山寺三疊蘇軾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趙宋
指 宋 朝。因皇室姓 趙 ,故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趙宋 諸帝,雅意文墨。” 清 鄭燮 《道情》詩之八:“金粉 南朝 總廢塵, 李唐 趙宋 慌忙盡。”
詩人
作詩的名人
生來就是一個詩人,不是造就出來的
雄才
亦作“ 雄材 ”。1.出眾的才能。《後漢書·鄭太孔融等傳論》:“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埶彊,則皇器自移矣。” 唐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詩:“雅論冰生水,雄材刃發硎。”《三國演義》第五回:“ 溫侯 呂布 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 陳毅 《吟 * 形勢》:“ * 形勢見遠略,動員羣眾賴雄才。”
(2).指才能出眾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華山觀》詩:“悲風為我起,激烈傷雄才。”
磅礴
(1) 廣大無邊的
烏蒙磅礴走泥丸。——毛 * 《長征》
(2) 充滿於…的
之人也,之德也,將磅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莊子》
險韻
韻字生僻難押的詩韻
及至輪到妹子,又是險韻,想了許多句子,再也壓不穩。——《鏡花緣》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強調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無在
(1).猶言不在乎。《晉書·劉曜載記》:“如其勝也, 關中 不待檄而至;如其敗也,一等死,早晚無在。”
(2).猶無奈。《文明小史》第九回:“無在 傅知府 不懂這個道理,一定要去。”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遊戲
(1) 嬉戲
遊戲酒食。——宋· 蘇軾《教戰守》
託兒所的遊戲時間
(2) ;遊樂;玩耍
(3) 娛樂活動
網球遊戲
伽陀
(1).亦作“ 伽他 ”。梵語譯音。偈。佛經中的讚頌之詞。伽陀為十二部經之一,亦譯句頌、孤起頌、不重頌。參閱《翻譯名義集·十二分教》。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言無重頌,句備伽陀。” 吳兆宜 注引《祖珽事苑》:“梵言伽陀,此言諷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舊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訛也。今從正音,宜云伽陀。伽陀者, 唐 言頌,頌三十二言。”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三“伽他”:“此方當頌,或雲攝言,諸聖人所作,莫問重頌字之多少。四句為頌者,皆名伽他。” 宋 黃庭堅 《題萬松亭》:“二十年前, 涪翁 為篆其榜。今聞增葺,殊勝往時,遠託 清禪師 易其榜,並作伽陀六言寄刻山間石上。” 元 耶律楚材 《再用韻贈摶霄》詩:“伽陀誦罷爐薰冷,一鉢疏羹當曉餐。” 清 龔自珍 《最錄七佛偈》:“三藏十二部,各有體裁,伽陀祇夜皆不單行。此伽陀也,前後無附麗牽連之文,不得單行。”
(2).梵語阿伽陀Agada的譯音略語。良藥;解毒劑。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經山大師碑銘序》:“勝大敵者,那羅延身;銷大毒者,伽陀妙藥。”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之一九四:“飢餐一粒伽陀藥,心地調和倚石頭。”
橫江
(1).橫陳江上;橫越江上。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 江 ,水光接天。” 宋 朱敦儒 《水龍吟》詞:“鐵鎖橫 江 ,錦帆衝浪, 孫郎 良苦。”
(2).指 橫江浦 。地在今 安徽 和縣 東南,與南岸 采石磯 隔 江 相對。 唐 李白 《橫江詞》詩之二:“ 橫江 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排山
推開山嶽。極言勢大力猛。《晉書·禿髮傉檀載記》:“ 呂氏 以排山之勢,王有西夏,率土崩離,銜璧 秦雍 。” 明 陳子龍 《平陵東》詩:“東郡太守建旗鼓,排山動地連關輔。” 清 林昌彝 《渡海》詩:“樓檻排山鬼島開,白頭今詣 粵王臺 。” 巴金 《<激流>總序》:“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著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中江
(1).江流的中央;江中。《三國志·吳志·周瑜傳》“頃之,煙炎張天”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北齊書·王琳傳》:“ 太清 二年, 侯景 渡江,遣 琳 獻米萬石,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輕舸還 荊州 。” 元 范梈 《送吳真人持詔寧親》詩:“明月落中江,倒景射鬥牛。”
(2).水名。古三江之一。《書·禹貢》:“東為 中江 ,入于海。”
(3). 漢 以後有多種解釋。《漢書·地理志》指今 安徽 蕪湖 東經 江蘇 、 高淳 、 東壩 、 溧陽 至 宜興 通 太湖 一水;《初學記》引 鄭玄 說,指 岷江 會合 北江 、 南江 後的一段; 盛弘之 《荊州記》指 長江 經流自今 湖北 江陵 以下至 江西 九江 一段。今 四川 沱江 , 六朝 以來亦有 中江 之稱。
長老
(1) 年紀大的人
(2) 對和尚的尊稱
小長老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故鄉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情誼
人與人相互關心、相互敬愛的感情
情誼深厚
何其
多么(多帶有不以為然的口氣)
何其壯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何其糊塗
伏牛山
河南省西部山脈,為秦嶺東段支脈,西北—東南走向,長400公里,為淮河、漢水分水嶺。主峰老君山高2192米
艤楫
划船靠岸。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撩人
誘人;動人。 宋 楊萬里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風顛雨急關儂事,時序撩人只暗嘆。” 明 徐渭 《遮葉牡丹》詩:“終是傾城嬌絶世,只須半面越撩人。”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冰心 《往事·六一姊》:“她顧盼撩人,一顰一笑,都能得眾女伴的附和。”
昔日
以前;往日
用於昔日。——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非昔日之樂。——元、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舊編
舊稿。 宋 劉克莊 《燈夕二首呈劉帥》詩之二:“書生晚抱憂時志,歸畫殘灰理舊編。”
倚檻
猶倚欄。《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這女兒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檻凝神,或臨街獻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甲乙
(1).指春季。《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穎達 疏:“其當孟春、仲春、季春之時,日之生養之功,謂為甲乙。”《管子·四時》:“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發五政。” 尹知章 註:“甲乙統春之三時也。”《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則天 《唐明堂樂章·角音》:“扇條風,乘甲乙。”
(2).次第;等級。《關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後漢書·馬融傳》:“校隊案部,前後有屯,甲乙相伍,戊己為堅。” 李賢 註:“甲乙謂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恰好這回遇了官課,照例當堂繳卷之後,匯送到衙門裡,憑官用評定甲乙的。”
(3).評定優劣。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試官,編排第受成而甲乙之,無預與奪。”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專愚》:“公讀書未識字,每附會知文,見制義,輒胡亂甲乙之。”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
(4).比並;相屬。 宋 陸游 《跋<中興間氣集>》:“議論凡鄙,與近世《宋百家詩》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 帝乙 歸妹者,言人君之德與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倫也。”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筆墨研冠天下》:“ 韓偉升 所製,久藏膠力皆不乏精采,與新製敵,可與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猶言數一數二。 唐 韓愈 《苗氏墓志銘》:“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盧府君 ,諱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謂甲乙者。”
(6).引申為稱譽,讚揚。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君見弟益自力,鄉論多甲乙。”
(7).謂一一列舉。《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並稱。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詩序:“今茲春連茹甲乙,淑問休闡,為時之冠。” 清 方苞 《祭張母吳夫人文》:“嗚呼!世俗之人,願望子舉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眾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錄>敘》:“無論甲乙一第,未有終身不沾一祿者。”
(9).甲帳、乙帳的並稱。 漢 張衡 《西京賦》:“大駕幸乎 平樂 ,張甲乙而襲翠被。”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帳。”詳“ 甲乙帳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長民壙志》:“讀書夜必踰甲乙,其興亦未嘗至漏盡也。”
(11).代詞。猶某某。《宋書·禮志二》:“某曹關太常甲乙啟辭。押。”
白黑
(1).白色與黑色。《管子·明法解》:“故以戰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職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見也,如白黑之分。”《禮記·明堂位》“ 夏後氏 駱馬黑鬣” 唐 孔穎達 疏:“駱,白黑相間也。”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江陰白鸜鵒》:“烏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
(2).指稻和黍。
(3).比喻是非、善惡、賢愚、清濁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記·太史公自序》:“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漢書·王莽傳中》:“羣縣賦斂,遞相賕賂,白黑紛然。” 顏師古 註:“白黑,謂清濁也。”《後漢書·馮衍傳上》:“省羣議之是非,詳眾士之白黑。” 李賢 註:“白黑,猶賢愚也。” 唐 杜甫 《兩當縣吳中侍御江上宅》詩:“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 崇禎 十七年,而《熹宗實録》未成,亦由門戶方爭,白黑難定。”
(4).分清;辨別。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瞽説聖所擇,愚謀帝不罪,況乎言有文,白黑時利害。”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其典吏部也,盡刮宿弊,專以白黑善惡為己任。”
(5).佛教語。指俗人與僧徒。因俗人衣白,僧徒衣黑,故稱。 晉 智林 《與周顒書》:“貧道捉麈尾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説,謬重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録,唯有此途,白黑無人得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支遁》:“﹝ 支遁 ﹞止 東安寺 ,講《道行般若》。白黑欽崇,朝野悅服。”《八瓊室金石補正·唐本願寺三門碑》:“講唱表正,白黑攸歸。”
(6).指圍棋中的白子與黑子。 唐 李頎 《彈棋歌》:“ 藍田 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圍棋鬭白黑,生死隨機權。” 宋 劉敞 《留鄰幾君章弈棋便宿小齋》詩:“錯落盤上棋,白黑互跨所。”
花紅柳綠
(1)
(2) 形容春天的景色
你看那花紅柳綠,繞著這舍南舍北。——《雍熙樂府·村里迓古》
(3) 也形容五彩繽紛、鮮艷奪目
誰許你這么花紅柳綠的妝扮!——《紅樓夢》
(4) 亦作“柳綠花紅”
春正
正月。語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 漢 李尤 《平樂觀賦》:“四表交會,抱珍遠並,雜遝歸誼,集於春正。” 晉 張駿 《東門行》:“勾芒御春正,衡紀運玉瓊。” 徐念慈 《<小說林>緣起》:“《小説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議於春正發刊《小説林月刊社報》。”
習見
常見
磊落
(1) 壯大的樣子
稱為混世魔,磊落凶模樣。——《西遊記》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態度和堅決遵循很高的道德標準行事
胸懷磊落
光明磊落
卓識
高超的見識
江心
江中央。對江邊而言。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詞:“宿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上:“日正午,暴風起,須臾,雷電冥晦,有白魚自江心躍起,變為蛟形,騰空而去。” 鄢國培 《巴山月》第七章五:“船在江心離岸很遠,只聽江水衝擊著船舷嘩嘩響。”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英雄欺人
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明 李攀龍 《<唐詩選>序》:“ 太白 縱橫,往往彊弩之末,間雜長語,英雄欺人耳。” 茅盾 《化悲痛為力量》:“總觀他的歷史題材的劇本,都是針對當時政治形勢,有的放矢,不拘泥於歷史事實,而隨意發揮,雖雲自我作古,卻非英雄欺人。”
拔山
(1).比喻力大。《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蓋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詩》:“長懷問鼎氣,夙負拔山雄。” 趙朴初 《刮地風·詠風暴》曲之一:“拔山卷海看風威,枷鎖齊飛。”
(2).比喻極其困難。《漢書·劉向傳》:“用賢則如轉石,去佞則如拔山,如此望陰陽之調,不亦難乎!”
設奇
(1).設定奇兵。《六韜·奇兵》:“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
(2).施展奇技,用奇謀。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宋公神道碑序》:“亦何必射孔雀以設奇,鑄金人而語怪,然後稱其神異哉。”《三國演義》第一○六回:“ 懿 曰:‘兵不在多,在能設奇用智耳。’”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不得已
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標籤: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