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

作者:李賢 朝代:明代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

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

欲如張子房,願棄人間事。

處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

歲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

白髮不再黑,隙駒一何駛。

田園雖不多,聊為子孫置。

詩詞問答

問: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賢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行年

(1).經歷的年歲,指當時年齡。《荀子·君道》:“以為好麗邪?則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齒墮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與兄行年校一歲,賢者是兄愚者弟。” 清 鈕琇 《觚賸·巡檢附魂》:“戲語之曰:‘貴司行年幾何?’則拱而對曰:‘卑職犬馬齒五十七矣。’”

(2).指將到的年齡。《南齊書·武帝紀》:“詔曰:‘始終大期,賢聖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調元 《剿說》卷二:“《水經注》:‘ 呂望 行年五十,賣食 棘津 。’行,將也……行年,猶雲年將,倒文也。”

(3).流年。舊時星命家所謂某人當年所行的運, 唐 張籍 《贈任道人》詩:“欲得定知身上事,憑君為筭小行年。” 金 元好問 《贈蕭漢傑》詩序:“問其日事,則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業游時貴間耳。’因與論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後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

自喜

亦作“ 自熹 ”。亦作“ 自憙 ”。1.自樂;自我欣賞。《莊子·秋水》:“於是焉 河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漢書·佞幸傳·董賢》:“為人美麗自喜。”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吾以之自熹,吾以之 * 。”

(2).自己愛好。《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 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漢書·賈誼傳》:“遇之有禮,故羣臣自憙。” 顏師古 註:“憙,好也,好為志氣也。”《後漢書·公孫述傳論》:“ 述 雖為 漢 吏,無所憑資,徒以文俗自憙,遂能集其志計。”《金史·王晦傳》:“ 王晦 字 子明 , 澤州 高平 人。少負氣自憙,常慕 張詠 之為人。”

子房

(1). 西漢 開國大臣 張良 的字。曾行刺 秦始皇 未遂,逃亡 下邳 。 秦 末農民戰爭中為 劉邦 重要謀士; 漢朝 建立,封 留侯 。 漢 揚雄 《解嘲》:“故當其有事,非 蕭 、 曹 、 子房 、 平 、 勃 、 樊 、 霍 ,則不能安。” 唐 李白 《經下邳北橋懷張子房》詩:“ 子房 未虎嘯,破產不為家。”《紅樓夢》第五一回:“ 馬援 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説 子房 。”

(2).被子植物雌蕊下面膨大的部分,裡面有胚珠。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

棄人

(1).被遺棄的人;廢人。《老子》:“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漢 賈誼 《新書·春秋》:“君亦使君之貴優,將君之愛鶴,以為君戰矣。我儕棄人也,安能守戰?” 明 歸有光 《聖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宮者,莫不以為棄人也。” 清 尤侗 《南陳北李》詩:“ 南京 有一 陳 ,太學無棄人; 北京 有一 李 ,太學多端士。”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問》:“問國之棄人,何族之子弟也。” 尹知章 註:“棄人,謂有過不齒,投之四裔者也。”

(3).遺棄人才。《左傳·昭公元年》:“ 莒展 之不立,棄人也夫!人可棄乎?”

(4).失去人心。《國語·晉語一》:“今不據其安,不可謂能謀;行之以齒牙,不可謂得人……棄人失謀,天亦不贊。” 韋昭 註:“行之以齒牙為棄人,不據其安為失謀。少族多敵,故天不贊助。”

處世

待人接物,應付世情;與世人相處交往

為人處世

多端

多種多樣

詭計多端

如意

(1) 符合心意

萬事如意

稱心如意

(2) 一種象徵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製作,頭靈芝形或雲形,柄微曲,供指劃用或玩賞

我這裡已經辦的差不多了,只差一個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羅棋布,水流縱橫交錯

(2) 水的流動

(3) 流動著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暢通

暮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比喻人晚年時的景況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隙駒

亦作“隟駒”。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詩詞推薦

  • 喜雪

    朱翌宋代〕今年吉利好人逢,萬玉妃來各馭風。客從暖浮茶乳白,夜堂春動燭花紅。心存帝所元非夢,化出天城不用工。卻怪
  • 即席賦得霜葉紅於二月花

    朱謀晉明代〕霜天楓葉林中色,試較春風枝上花。千點亂飛仍似雨,一堤掩映欲成霞。水邊朱戶秋煙暝,山外丹梯晚照斜。卻笑
  • 偈·其二

    緣觀五代〕紅焰藏吾身,何須塔廟新。有人相肯重,灰里邈全真。
  • 和毛學士舍人早春

    貫休唐代〕陋巷冬將盡,東風細雜籃。解牽窗夢遠,先是澗梅諳。茶癖金鐺快,松香玉露含。書齋山帚撅,盤饌藥花甘。雅得
  • 貍首詩

    佚名先秦〕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於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
  • 贈道友

    陸游宋代〕二杯兀兀復騰騰,服氣燒丹總不能。借問生涯在何許,孤舟風雨伴漁燈。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華清偶成

    朱光庭宋代〕驪山秀色古今同,盡入詩人感慨中。只徇霓裳一曲樂,不知天下樂無窮。
  • 杭州

    謝驛宋代〕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永壽縣君輓詞二首

    秦觀宋代〕廷尉蒙恩後,蘭台就養初。大樁宜更壽,流水遽焉如。鸞錦封花誥,蛛絲網板輿。百年誰考德,琬琰在幽墟。
  • 蒙蔡藏用惠古風一軸嘆仰不足輒賦病桐書為謝

    王銍宋代〕老境憂患集,坐受衰病侵。山林成獨往,樽酒惟孤斟。萬事信已矣,滅跡棲蒼岑。對鏡未免愁,寒雲生岳陰。斯時
  • 代文宣王答

    羅隱唐代〕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為武武尊文。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須讀典墳。釋氏寶樓侵碧漢,道家宮殿拂青雲。若教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辭世偈

    釋法照宋代〕佛壽八十,我多九年。虛空掇轉,大用現前。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呈趙侍郎

    連文鳳宋代〕飄緲蓬壺隔俗塵,塵中日月易因循。白駒皎皎猶空谷,秋水娟娟自美人。何限溪山分曉夢,無情天地著間身。抱琴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聞禽戲題寓廨

    蒲壽宬宋代〕隔牆聽幽哢,入坐春隔隔。午夢恬不成,始知身在籠。
  • 送彥孚主簿

    黃庭堅宋代〕斯文窗當兩都,窗江夏世無雙。叔度初不言,漢庭望風降。中間眇人物,潛伏老崆谾。本朝開典禮,棫樸作株樁。
  • 寒碧席上薪隱分韻得初字

    胡仲弓宋代〕心遠塵難到,高堂便讀書。鳳歸巢已覆,鶴雲柵常虛。野水平荷葉,清風繞竹廬。靜邊生萬感,況復晚涼初。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

    李景雲 崔時佩明代〕旦上:針線無心倚繡床。那人悶在書房。封書曾約赴高唐。紅輪西墜也。不覺又昏黃。
  •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門二首

    趙蕃宋代〕欲去未能去,暫留還此留。參差喬木合,映帶野塘幽。父老記舊築,孫曾非昔游。惟余補陀像,香火得勤修。
  • 趙希桐宋代〕不是春風柳,因何絮客衫。一雲同萬里,半夜失千岩。征馬寒蹤印,飢鴟凍吻緘。江心一片白,知有莫歸帆。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望楚山最高頂

    孟浩然唐代〕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石壁疑削成,眾山比全低。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雲夢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