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雜詠二首·其二原文
萬壑松寒集慶宮,梵聲依約景陽鍾。
玉顱醉死冬青老,猶有山僧捧御容。
詩詞問答
問:西湖雜詠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吳憲
問:西湖雜詠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西湖雜詠二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吳憲的名句有哪些?答:吳憲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冬韻 出處:槜李詩系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梵聲
念佛誦經之聲。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懺悔》詩:“繚繞聞天樂,周流揚梵聲。”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 南唐 陳陶 《題豫章西山香城寺》詩:“ 祇園 樹老梵聲小,雪嶺花香燈影長。”
依約
(1).依據;沿襲。《隋書·王劭傳》:“採民間歌謡,引圖書讖諱,依約符命,捃摭佛經,撰為《皇隋靈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謹依約廟則,每歲以二至、二分暨正旦,與宗 積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書考異》:“出 孔 壁中者,盡後儒偽作,大抵依約諸經《論》《孟》中語,並竊其字句而緣飾之。”
(2).仿佛;隱約。 唐 劉兼 《登郡樓書懷》詩:“天際寂寥無雁下,雲端依約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詞:“風流妙舞,櫻桃清唱,依約駐行雲。”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詩:“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約兩行書。” 胡懷琛 《與仲兄夜話》詩:“隔江依約聞絲竹,往事悽辛話亂離。”
(3).大約;大概。 唐 元稹 《和樂天示楊瓊》詩:“腰身瘦小歌圓緊,依約年應十六七。” 宋 蘇軾 《江神子》詞之三:“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 湘靈 。”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四章:“ 馮均 依約早到大半個時辰,他不知道開什麼會。”
(4).形容情意 * 。 元 舒遜 《感皇恩》詞:“誰道小窗蕭索?青燈相伴我,情依約。” 明 吳承恩 《千秋歲》詞:“芳草閒愁遠,情依約,寸心剛被春拘管。”
景陽鍾
見“ 景陽鐘 ”。
亦作“ 景陽鍾 ”。 南朝 齊武帝 以宮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鍾於 景陽樓 上。宮人聞鐘聲,早起裝飾。後人稱之為“景陽鐘”。 唐 李賀 《畫江潭苑》詩之四:“今朝畫眉早,不待 景陽 鍾。”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 景陽 鐘動,臨風隱隱猶聞。”《說唐》第二九回:“ 咬金 道:‘…… 王兄 ,你可為孤家去 金州 取 景陽 鐘。’”參閱《南齊書·皇后傳·武穆裴皇后》。
冬青
(1).常綠喬木,葉子長橢圓形,邊緣有淺鋸齒,花小,白色,雌雄異株,核果橢圓形,紅色。木材堅韌,種子和樹皮可入藥。 明 張寧 《方洲雜言》:“草木中耐寒者極多,素馨、車前、鳳尾、治蘠、薜荔、石菖蒲、冬青、木犀……不可勝紀。” 清 卓爾堪 《遺民詩序》:“或為 唐珏 謝翱 ,而夜哭西臺,涕灑冬青。”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過 佛山鎮 ,見人家牆頂多列盆花,葉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紅、粉白、粉紅三種,蓋山茶花也。”按,女貞、柞木等,俗亦稱冬青。
(2).猶言冬日呈青綠色。《文選·張衡<東京賦>》:“ 永安 離宮,脩竹冬青。” 薛綜 註:“冬青,謂不彫落也。”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御容
皇帝的畫像
太祖御容。——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西湖雜詠二首·其二原文_西湖雜詠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