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前日近支家宴得句原文
近支例以節前宴,耄弗見兄惟見昆。
既喜彬彬更濟濟,於時語語復言言。
笙歌晝用宣行葦,燈火夕當示外藩。
載錫欣看十齡壯,心希六歲抱來孫。
詩詞問答
問:上元前日近支家宴得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元前日近支家宴得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上元前日近支家宴得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八
2. 近支皆今在皇祖孫曾輩坐者惟諴郡王為予幼弟並無一兄矣按爾雅釋言昆後也昆命元龜垂裕後昆可知昆乃弟之稱朱子解謂他人昆為兄蓋泥於前二章謂父謂母之意遂曰謂兄實過於拘墟耳不知謂弟非近之之意乎
參考注釋
近支
宗族中血統關係較近的分支
彬彬
形容文質兼備,後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為文雅有禮
濟濟
(1).眾多貌。《詩·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濟濟。” 毛 傳:“濟濟,眾多也。” 唐 盧綸 《元日早朝呈故省諸公》詩:“濟濟延多士,躚躚舞百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數年之後有不人才濟濟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廣場,已是人眾濟濟。”
(2).整齊美好貌。《詩·齊風·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隋書·音樂志中》:“昭昭車服,濟濟衣簪。”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濟濟,狀貌堂堂,卻為甚偏嫌俺妓女,怕見婆娘?”
莊敬貌。濟,通“ 齊 ”。《詩·大雅·公劉》:“蹌蹌濟濟,俾筵俾幾。” 鄭玄 箋:“濟濟,士大夫之威儀也。”《管子·形勢解》:“濟濟者,誠莊事斷也。”《漢書·劉向傳》:“臣聞 舜 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隋書·音樂志上》:“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宋 司馬光 《乞罷詳定押班札子》:“朝廷不聞肅雍濟濟之風,數有變色分爭之醜,臣竊為陛下惜之。”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章程》:“堂堂 * ,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於時
介賓詞組。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語語
(1).笑語。《詩·大雅·公劉》:“於時言言,於時語語。”舊說,論難,談論。 毛 傳:“論難曰語。” 鄭玄 箋:“語其所當語。” 唐 王維 《為乾和尚進<注仁王經>表》:“老僧空空,復何語語。”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吾末從而游,吾恍惚與言言,與語語。”參見“ 言言 ”。
(2).鳴叫。 元 范梈 《社前七日作》詩:“沉沉鶯待木,語語燕歸梁。” 林學衡 《次韻和程鳳笙<春懷>》之一:“彩蝶雙雙應解意,黃鸝語語似談禪。”
(3).句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杜甫》:“觀 李 杜 二公,崎嶇板蕩之際,語語王霸,褒貶得失。”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何遜 詩,語語實際,了無滯色。” 王國維 《人間詞話》四十:“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言言
(1).指歡言。《詩·大雅·公劉》:“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唐 孟郊 《自惜》詩:“徒有言言舊,慚無默默新。”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吾末從而游,吾恍惚與言言,與語語。”
(2).高大貌;茂盛貌。《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 毛 傳:“言言,高大也。” 孔穎達 疏:“言言是城之狀,故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軒銘》:“斯堂暨軒,閒閒言言。”
(3).用言語表達。《列子·說符》:“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 張湛 註:“言言則無微隱。” 盧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嘗,唯神之無方。知言之謂者,神會也。”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序:“色空無得,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白樂天 如 山 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 金 元好問 《豐山懷古》詩:“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如《中秋賞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
(1).和敬貎。言,通“ 誾 ”。《禮記·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鄭玄 註:“言言,和敬貌。” 陸德明 釋文:“言言,魚巾反。” 孔穎達 疏:“ 皇氏 云:‘讀言為誾,義亦通也。’” 明 何大復 《贈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嚴貌。言,通“ 誾 ”。 唐 劉禹錫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類 漢宣 ,責實繩下,風稜言言。”《新唐書·段秀實顏真卿傳贊》:“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總管府事致仕趙侯神道碑銘》:“言言 趙侯 ,萬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劇稱。”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樂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樂歌舞熱鬧非凡)
行葦
路旁的蘆葦。《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按,古文 毛 序以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遺說則以為專寫 公劉 的仁德。後遂用為仁慈的典實。多用於稱頌朝廷。 漢 班彪 《北征賦》:“慕 公劉 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晉 慧遠 《答何鎮南》:“上極行葦之仁,內匹 釋迦 之慈。”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況我國家仁敷行葦,澤霈漏泉。”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豐澤園 ,更其殿名 惇敘殿 ,以示行葦燕毛之意。”
燈火
泛指亮著的燈燭
外藩
(1).有封地的諸侯王。亦指地方上的高級官吏。《晉書·禮志上》:“ 哀帝 以外藩援立。”《宋史·孝宗紀贊》:“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庭之孝,未有苦帝。”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邱侍郎獻諛》:“ 邱 竟以外藩再斥,蓋兩番貢諛,皆不得厚償。”
(2).外部的屏藩。《三國志·魏志·陳矯傳》:“ 矯 説 太祖 曰:‘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藩,則 吳 人剉謀, 徐方 永安。’”
(3).外國;藩屬。 清 程恩澤 《粵東雜感》詩:“外藩 吉利 最雄猜,坐臥高樓互市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 蒙古 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來孫
玄孫之子,從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遠孫。《爾雅·釋親》:“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 宋 蘇軾 《和陶擬古》詩之七:“來孫亦垂白,頗識 李崖州 。” 宋 林景熙 《題陸放翁詩卷後》詩:“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趙秋舲》:“ 仁和 趙秋舲 ( 趙慶熺 ), 鐵巖大空 ( 趙殿最 )來孫也。”
詩詞推薦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魯迅〔近現代〕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