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原文
太學何蕃且一歸,十年甘旨誤庭闈。
休辭客路三千遠,須念人生七十稀。
腰下雖無蘇子印,篋中幸有老萊衣。
歸期定約春前後,免使高堂賦式微。
詩詞問答
問:寄子的作者是誰?答:洪浩父
問:寄子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子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太學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即國學
觀太學。——《後漢書·張衡傳》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君則在太學。
一歸
(1).歸來或往來一次。《呂氏春秋·報更》:“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留客,雖游,然豈必遇哉?客或不遇,請為寡人而一歸也。”《新唐書·何蕃傳》:“事父母孝,學太學,歲一歸。” 唐 劉滄 《贈顓頊山人》詩:“ 洛陽 紫陌幾曾醉, 少室 白雲時一歸。”
(2).猶言同歸。《文選·陸機<演連珠>》:“臣聞性之所期,貴賤同量;理之所極,卑高一歸。” 李善 註:“言物雖貴賤殊流,高卑異級,至其極也,殊塗共歸。”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譽石》:“譽石殺鼠,蠶食而肥,物性雖反,齊之一歸。”
(3).謂逝去。 唐 徐夤 《鶴詩》:“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 宋 蘇軾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詩:“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
(4).珠算上單位除法練習之一。參見“ 歸除 ”。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甘旨
美味的食品
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韓詩外傳》
庭闈
內舍。多指父母居住處。《文選·束晳〈補亡〉詩》:“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註:“庭闈,親之所居。” 唐 張九齡 《酬宋使君見詒》詩:“庭闈際海曲,軺傳荷天慈。” 清 劉大櫆 《少宰尹公行狀》:“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訓,言動皆必以禮。”因用以稱父母。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詩:“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刻章琢句獻天子,釣取薄祿歡庭闈。”
客路
(1).指外鄉的路。 唐 皇甫冉 《赴李少府莊失路》詩:“月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 伊川 ?”
(2).指旅途。 唐 戴叔倫 《江乾》詩:“予生何濩落,客路轉辛勤。楊柳牽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蘇軾 《次韻孫巨源見寄》之三:“應知客路愁無奈,故遣吟詩調 李陵 。” 元 方回 《江行大雨水漲》詩:“客路由來但喜晴,山湥何況舟更行。” 明 徐熥 《寄弟》詩:“春風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當春。”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蘇子
紫蘇和白蘇的種子。可以入藥、榨油。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 宋 賀鑄 《望湘人》詞:“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老萊衣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後因用“老萊衣”為孝養父母之詞。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兵戈不見 老萊 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宋 梅堯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遠遊大字院》詩:“聞過少傅宅,喜見 老萊 衣。”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清 趙翼 《石庵還朝口占送別》:“白頭猶著 老萊 衣,假滿還朝四牡騑。”
歸期
返歸的日期
歸期未定
定約
(1) 訂約,訂立條約或契約
(2) 約定,商定
前後
(1) 早於或遲於某一特定時間的一段時期
冬之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春節前後
(2) 大約在特定的時間
在1969年前後
(3) 指時間上從開始到結束
全場演出前後用了兩小時
(4) 總共
她前後來過四次
(5) 某一地點的前面和後面
宅院前後都已綠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後受敵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式微
指事物由興盛而衰落
式微式微,胡不歸?(式微:天將暮。)——《詩·邶風·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