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

荏苒年華三十一,求友青山可誰匹。

獨從深徑臥煙霞,更向東皋采苓術。

憶昔獻賦入金門,閶闔掀揚五雲出。

海內英髦冠蓋重,君名已覺三冬日。

蕭寺懷居病即棲,聲跡相憐不相昵。

愧予久抱青蘿疴,聞君遂有棠陵逸。

豈翼炎方重一過,杯酒相欣席還膝。

粵秀山高碧漢遙,尉陀台上蒼林密。

醉騎黃鵠望三山,笑指馮夷窅幽室。

須臾夕景宿岩端,欲駐西烏苦無術。

尊空人去悵獨歸,斗柄鈄河月離畢。

詩詞問答

問: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質韻

參考注釋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新中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求友

(1).尋求朋友。語本《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鳴鳥求友,《谷風》刺愆。”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適聞求友聲,嚶嚶方出谷。”

(2).指訪友。 唐 高適 《崔司錄宅燕大理李卿》詩:“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東皋

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銘》:“以東皋所入,日為雞黍之具,故貧而常樂。”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見山川掩映,東皋麗日明,到處香車簇擁。”

獻賦

作賦獻給皇帝,用以頌揚或諷諫。《西京雜記》卷三:“ 相如 將獻賦,未知所為。夢一黃花翁,謂之曰:‘可為《大人賦》。’” 唐 錢起 《秋館言懷》詩:“蹉跎獻賦客,嘆息此良時。” 金 元好問 《寒食靈泉宴集序》:“ 揚雄 獻賦,自詫雕蟲之工。” 清 孫枝蔚 《春日游徐幼長園林有贈》詩:“獻賦終投閣,全身漫鑿山。”

金門

(1).見“ 金馬門 ”。

(2).見“ 金明門 ”。

(3).代指富貴人家。《魏書·常景傳》:“夫如是,故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4).指以黃金為裝飾的門。《封神演義》第六五回:“玉殿金門兩扇開,樂聲齊奏下瑤臺。”

閶闔

(1) 傳說中的天門

閶,天門也。楚人名門曰閶闔。——《說文》

排閶闔而入帝宮。——《史記·司馬相如傳》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屈原《楚辭·離騷》

(2) 宮門的正門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掀揚

折騰,磨折。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既相別此語伊休忘,怕你那換脈交陽,是必省可里掀揚。”

五雲

(1).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古人視雲色占吉凶豐歉。《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關尹子·二柱》:“五雲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雲笈七籤》卷四一:“五雲交蔭,六炁扇塵。”

(2).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南齊書·樂志》:“聖祖降,五雲集。”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雲。”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麗日五雲浮,開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贈郭將軍》詩:“承恩新拜上將軍,當值巡更近五雲。”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天書飛下五雲傍,紫陌珂聲夜未央。” 清 陳夢雷 《立秋後一日至都門即事賦感》詩:“遙向五雲深處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雲英、雲珠、雲母、雲液、雲沙五種雲母。據稱按五季服用,能壽考乃至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聞有曉消五雲,飛八石,轉九丹,治黃白。”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服五雲之法……服之一年,則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參閱 楊明照 《<抱朴子內篇校釋>補正》。

(5).見“ 五雲體 ”。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英髦

亦作“ 英旄 ”。俊秀傑出的人。 漢 枚乘 《柳賦》:“儁乂英旄,列襟聯袍。”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 宋 歐陽修 《齋宮尚有殘雪思作學士時攝事於此有感》詩之三:“兩京平日接英髦,不獨詩豪酒亦豪。” 清 唐孫華 《送門人時期五貢入太學》詩:“徵書忽下選英髦,鷺羽西雍飛始振。”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三冬

冬季。三個冬天

不說風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鶴《溪居叟》

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漢書·東方朔傳》

蕭寺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蕭子云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後因稱佛寺為蕭寺。 唐 李賀 《馬》詩之十九:“蕭寺馱經馬,元從 竺國 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殘春 蒲郡 東,門掩重關蕭寺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 招遠 張於旦 ,性疎狂不覊,讀書蕭寺。”

居病

猶言處於病中。 漢 牟融 《理惑論》:“ 武王 居病, 周公 乞命, 仲尼 有疾, 子路 請禱。”

跡相

見“ 跡象 ”。

相昵

彼此親昵。《魏書·恩倖傳·茹皓》:“ 高肇 素嫉諸王,常規陷害,既知 詳 與 皓 等交關相昵,乃構之 世宗 ,雲 皓 等將有異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我寔狐也,與郎君在日最相昵。”

青蘿

松蘿。一種攀生在石崖、松柏或牆上的植物。 南朝 梁 江淹 《江上之山賦》:“掛青蘿兮萬仞,豎丹石兮百重。” 唐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青蘿嫋嫋掛煙樹,白鷴處處聚沙堤。” 清 厲鶚 《暮投徧福寺宿楚木禪師方丈》詩:“煙中問路得樵叟,青蘿一徑穿頽垣。”

炎方

泛指南方炎熱地區。《藝文類聚》卷九一引 三國 魏 鍾會 《孔雀賦》:“有炎方之偉鳥,感靈和而來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四:“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 唐 白居易 《夏日與閒禪師林下避暑》詩:“每因毒暑悲親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水國陰多寒已至,炎方霜後瘴初收。”

杯酒

(1).一杯酒。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歡。”

(2).指飲酒。《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盃酒間可解。”

高碧

晴空。 唐 孟郊 《寒溪》詩之五:“瑞晴刷日月,高碧開星辰。” 唐 李賀 《有所思》詩:“夜殘高碧橫長河,河上無梁空白波。”

上蒼

蒼天,俗稱老天爺

我們只好在侯機室里恭候上蒼開顏賞臉。——《雲賦》

黃鵠

(1).鳥名。《商君書·畫策》:“黃鵠之飛,一舉千里。”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一個將青蛾來燎火,且過眼前;一個見黃鵠而關弓,不知背後。”

(2).比喻高才賢士。《文選·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劉良 註:“黃鵠,喻逸士也。” 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錢仲聯 集釋引 陳沆 曰:“黃鵠謂 元稹 、 李紳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六:“失藪哀鴻叫,摶空黃鵠勞。”

(3).指 漢高祖 劉邦 所作《鴻鵠歌》。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漢高帝 ﹞雖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辭致之,以為羽翼,便敬德矯情,惜其大者,發《黃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賢貴隱,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願歌《黃鵠》三千歲,移得金莖五百年。”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加以《大風》、《黃鵠》、《落葉哀蟬》,或步燕歌,或循騷旨,無詔伶人,自成絶調。”

(4). 漢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所作之歌。《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悲愁,自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唐 李德裕 《討回鶻制》:“ 太和公主 居處不同,情義久絶,懐土多畏,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緑衣之嘆,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門》詩:“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後以“黃鵠”指離鄉的遊子。 明 高啟 《甪里村》詩:“紫芝日已老,黃鵠何時還?”

(5).據 漢 劉向 《列女傳》載: 魯 陶嬰 少寡, 魯 人聞其義,將求焉。 嬰 聞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後指婦女的守節不嫁和空閨寂寞。 明 汪廷訥 《種玉記·互醋》:“我流落邊關,若不回時只恐你終啣黃鵠哀。淚空垂,冷落鴛幃日易西。” 清 陳維崧 《麥秀兩岐·為周貞女題詞》詞:“既許驅金犢,便合歌《黃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早歲吟《黃鵠》,顛連四十春,懷貞心比鐵,完節鬢如銀。”

(6).山名。參見“ 黃鵠山 ”。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馮夷

(1).傳說中的 黃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莊子·大宗師》:“ 馮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馮 名 夷 , 弘農 華陰 潼鄉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黃河 也。天帝錫 馮夷 為 河伯 ,故游處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坎德昔滂沱, 馮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東郡多悲辛。” 清 黃遵憲 《由上海至長崎》詩:“ 馮夷 歌舞山靈喜,一路傳呼萬歲聲。”一說,為 河伯 之妻。見《史記·封禪書》“水曰 河 ,祠 臨晉 ” 張守節 正義引《龍魚河圖》。

(2).上古諸侯名。《竹書紀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與 、 河伯 馮夷 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國名也; 用與 、 馮夷 ,諸侯名也。”

幽室

(1).幽暗或沒有光亮的屋子。《禮記·仲尼燕居》:“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東觀漢記·張湛傳》:“以篤行純淑,鄉里歸德,雖居幽室闇處,必自整頓,三輔以為儀表。”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 德用 ( 侯德用 )欲殺打更浄軍 梁暹 、 趙進忠 二命,閉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妾幽室之中,暗無天日,鞭創裂膚,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歲。”

(2).墓穴。 晉 陶潛 《輓歌》:“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納幽室之銘。” 清 姚鼐 《副都統朱公墓志銘》:“作銘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3).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謝靈運 《永嘉錄嶂山詩》:“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4).指腎臟。《黃庭內景經·上有》:“幽室內明照陽門。” 白履忠 註:“幽室,腎也。陽門,命門也。”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景宿

列星。 晉 左思 《吳都賦》:“夫上圖景宿,辨於天文者也;下料物土,析於地理者也。”《陳書·宣帝紀》:“上符景宿,下葉人謀。”

無術

沒有辦法。《管子·治國》:“今也倉廩虛而民無積,農夫以粥子者,上無術以均之也。” 宋 王安石 《和吳御史汴渠》:“救世詎無術,習傳自先王。” 康有為 《大同書》緒言:“生民之禍烈而救之之無術也。”

斗柄

構成北斗柄部的三顆星

離畢

月亮附於畢星。是天將降雨的徵兆。畢,二十八宿之一。語出《詩·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毛 傳:“畢,噣也。月離陰星則雨。”《文選·張協<七命>》:“南箕之風,不能暢其化。離畢之雲,無以豐其澤。” 李善 注引《春秋緯》:“月失其行,離於箕者風,離於畢者雨。”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瞻離畢而分陰陽之候,由冬螽而覺閏餘之錯。” 閩 徐夤 《和尚書詠煙》:“不散幾知離畢雨,欲飛須待落花風。”

詩詞推薦

  • 桃源

    李群玉唐代〕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華字

    王勔唐代〕上序披林館,中京視物華。竹窗低露葉,梅徑起風花。景落春台霧,池侵舊渚沙。綺筵歌吹晚,幕雨泛香車。第五
  • 思山居一十首初夏有懷山居

    李德裕唐代〕山中有所憶,夏景始清幽。野竹陰無日,岩泉冷似秋。翠岑當累榭,皓月入輕舟。只有思歸夕,空簾且夢遊。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翠羽吟

    蔣捷宋代〕紺露濃。映素空。樓觀峭玲瓏。粉凍霽英,冷光搖盪古青松。半規黃昏淡月,梅氣山影溟濛。有麗人、步依修竹,
  • 和石友

    劉跂宋代〕卜居無賴款郊扉,忽忽春還樂事微。莫道身貧非是病,由來人瘦不知肥。歡呼豈肯觴三爵,落魄誰如帶十圍。富貴
  • 觀瀑二首·其一

    乾隆清代〕盈科後進本無爭,激作飛流便怒鳴。偶此憑欄心有會,大都物貴得其平。
  • 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

    張九齡唐代〕迢遞終南頂,朝朝閶闔前。朅來青綺外,高在翠微先。雙鳳蹇為闕,群龍儼若仙。還知到玄圃,更是謁甘泉。夜雨
  • 還通叟年兄詩卷

    晁說之宋代〕白頭從事未拋詩,無奈才何復苦飢。我易吟愁歸樂土,因君腸斷鄴中詩。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靈岩寺四疊前韻

    乾隆清代〕空色由來一歸幻,北南何礙兩稱靈。雖無負缽千秋跡,卻有指松十丈亭。岩是雨花聳𡾔㠑,泉猶卓錫貯澄渟。山僧
  • 寄新冶城

    釋行海宋代〕客中情況果何如,訊息傳來恐是虛。今歲又居何處寺,多時不得故人書。自憐南北身無定,相隔江山夢亦疎。若有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仙跡岩題詩二十三首茶嶺

    王宗賢宋代〕秀鍾天柱產靈芝,造就仙芽發嫩旗。采向先春煙露里,喊山鳳尾豈為奇。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賦得清溪遠流

    乾隆清代〕兩山成夾輔,一水恰中分。源遠盈科進,流長不息勤。雲中練影辨,石處布聲聞。飲鹿遵岩裔,浴禽下渚濆。有波
  • 惟漢行

    曹植魏晉〕太極定二儀。清濁如以形。三光照八極。天道甚著明。為人立君長。欲以遂其生。行仁章以瑞。變故誡驕盈。神高
  • 歲旦立春

    張鎡宋代〕結宇城隅野老同,只將歌詠 * 功。枯荄亦喜春回早,為在條風振拂中。
  • 同許從道登瓊翠閣

    劉過宋代〕清潭石洞游俱偏,最後來尋此閣遨。樹木滿林成芘蔭,溪山圍縣恰周遭。結交有味貧何害,薄酒雖村飲亦豪。明日
  • 和鄰幾社日

    韓維宋代〕春陽□□□,□□□□□。□□□流光,連坐嘆故園。游□□□□,□□□□□。擊鼓會鄉人,莫觴為曰□。□□
  • 金錢花

    來鵠唐代〕也無棱郭也無神,露洗還同鑄出新。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應是得錢人。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到夔門呈王待制

    李石宋代〕手挈東風上水關,鳳書迎日看新班。五湖家世烏衣巷,三峽樓台赤甲山。畫戟門開春盡永,臥龍帳穩海波閒。安危
  • 李長者贊

    釋宗杲宋代〕以一毛端智,遍量法界空。智空無自性,空智在其中。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何鞏道明代〕江郎開罷夢中花,又向高天吐紫霞。記得木蘭僧院日,微吟題在碧窗紗。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原文_和方棠陵越秀山宴會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