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蒲城壁原文
閱兵肄武耀驊騮,仰視蓮峰瞷碧流。
縱是邊陲狼燼滅,暫喧鉦鼓角聲幽。
如貔似虎威風銳,積玉堆藍爽氣浮。
未老君恩須重報,終焉更卜隱岩陬。
詩詞問答
問:書蒲城壁的作者是誰?答:完顏奉國
問:書蒲城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書蒲城壁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首上
參考注釋
閱兵
即檢閱車馬兵員裝備等
國慶閱兵式
肄武
練習武事。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今募民之集而為兵者,擇曠土而使之耕,暇而肄武,遞入而為衛。”《宋史·黃洽傳》:“上方鋭志肄武。”《清史稿·食貨志一》:“ 南苑 本肄武地,例禁開田。”
驊騮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駿之一。泛指駿馬。《荀子·性惡》:“驊騮騹驥纖離緑耳,此皆古之良馬也。” 楊倞 註:“皆 周穆王 八駿名。”《史記·秦本紀》:“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 唐 耿湋 《上將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門前老將識風雲。”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井蛙驊騮》:“井蛙不可以語海,其見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雖殊,其不適用一也。”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恨不得一步驊騮騁到 瀟湘 。” 柳亞子 《叔老病中惠題<羿樓客籍>第一冊次韻奉和》:“搖筆書生盛唱酬,天馬行空似驊騮。”
仰視
仰頭向上看
碧流
綠水。 唐 孟浩然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詩:“洲勢逶迤遶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後蜀 顧敻 《河傳》詞:“碧流紋細,緑楊絲輭。” 宋 蘇軾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雲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 應修人 《新柳》:“軟風吹著,細霧罩著,淺草托著,碧流映著--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邊陲
邊疆
燼滅
(1).指燈火熄滅。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 吳 、 蔡 、 齊 、 秦 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絶。”
(2).燒毀;滅絕。 唐 李翱 《陵廟日朔祭議》:“蓋遭 秦 火,《詩》《書》《禮經》燼滅,編殘簡缺, 漢 乃求之先儒。” 薛子正 《華北敵後艱苦奮戰的一年》:“敵寇對我 晉 東南抗 日 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燼滅掃蕩’。”
鉦鼓
(1).鉦和鼓。古代行軍或歌舞時用以指揮進退、動靜的兩種樂器。《漢書·平帝紀》:“遣執金吾候 陳茂 假以鉦鼓,募 汝南 、 南陽 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書·南蠻傳下·驃》:“每拜跪,節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 金 師拓 《游同樂園》詩:“可憐歡樂極,鉦鼓散雲和。”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下》:“或壯麗而為江山,或喧闐而為鉦鼓。”
(2).並稱以言兵事。《漢書·東方朔傳》:“十九學 孫 吳 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角聲
畫角之聲。古代軍中吹角以為昏明之節。《晉書·王羲之傳》:“ 述 ( 王述 )每聞角聲,謂 羲之 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 唐 李賀 《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廟門外一通角聲吹動,全體用飯;二通角聲吹動,我親到寨上察看。”
五聲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宋書·樂志一》:“宮聲正方而好義,角聲堅齊而率禮。” 清 錢謙益 《<施愚山詩集>序》:“兵興以來,海內之詩彌盛,要皆角聲多宮聲寡,陰律多陽律寡。”
威風
使人敬畏的氣勢或氣派
威風凜凜
積玉
指精華所聚。《晉書·陸機傳》:“ 葛洪 著書,稱:‘ 機 文猶 玄圃 之積玉,無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
老君
中國道教對老子的神化稱呼,又稱“太上老君”。多種道教經典對老子有各種神化說法,大致說老子以“道”為身,無形無名,生於天地之先,住於太清仙境,長存不滅,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間,為歷代帝王之師,伏羲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大成子,祝融時為廣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