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雨村赴科鄉試因病死原文
十餘年文字交深,幸輪泊相依,方期初赴秋闈,奮志共乘宗愨浪;
一二日膏肓病亟,痛人琴勿謝,竟爾空歸旅櫬,招魂應向越王城。
詩詞問答
問:挽雨村赴科鄉試因病死的作者是誰?答:廖厚初
問:挽雨村赴科鄉試因病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挽雨村赴科鄉試因病死是什麼體裁?答:對聯
問:廖厚初的名句有哪些?答:廖厚初名句大全
注釋
1. 對聯 出處:桃源古今文萃
參考注釋
餘年
暮年;晚年
文字交
以詩文相交的朋友。《宋史·陸游傳》:“ 范成大 帥 蜀 , 游 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僕與君文字交,何寡於情?” 清 馮桂芬 《徐健庵司寇東山修史圖跋》:“集中與公往來書牘甚多,殆與公始終為文字交者。” 蔡元培 《致<公言報>並答林琴南君》:“都人父老相傳, 顧亭林 游歷至此,與先生訂為文字交。”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秋闈
秋天的鄉試
奮志
(1).奮發的心志。《晉書·羅尚傳》:“諸為寇所逼者,人有奮志。”《晉書·王導傳》:“時 敦 始寢疾, 導 便率子弟發哀,眾聞,謂 敦 死,鹹有奮志。”
(2).振奮志氣。 唐 陸贄 《鴻漸賦》:“飛鳴有檢,動靡求棲,游皆遠險,思奮志於寥廓。”《紅樓夢》第九回:“雖説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
一二
(1) 一兩個;少數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2) 一點點,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數;一兩個
邀請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談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膏肓
(1).古代醫學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膈膜之間為肓。《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杜預 註:“肓,鬲也。心下為膏。”後遂用以稱病之難治者。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夫治膏肓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題謝少卿藥園》詩之二:“再拜藥園翁,何以起膏肓?” 郁達夫 《自述》詩之五:“人言先父喪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難以救藥的失誤或缺點。《世說新語·儉嗇》“ 王戎 儉吝” 劉孝標 注引 晉 王隱 《晉書》:“ 戎 性至儉,不能自奉養,財不出外,天下人謂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忽捧教命,乃知幸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沒,復起為人。” 清 錢謙益 《與卓去病論經學書》:“猶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學之膏肓,而起其廢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關鍵。《魏晉南北朝墓誌集釋·隋卞鑒暨妻劉氏墓誌》:“神都之陽,天闕之下,地乃膏肓,縣連 京雒 。” 唐 張祜 《感河上兵》詩:“首尾誠須畏,膏肓慎勿輕。” 明 史可法 《請尊上權化水火疏》:“今憂時憤慨者,謂文官愛錢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錢,二語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為弦韋。”
(4).中醫針灸穴位名。《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膀胱經分寸歌》:“魄戶膏肓與神堂。”註:“從魄戶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病亟
病革。 金 王若虛 《文辨》:“當時 趙高 輩未敢逞其姦。及帝病亟,為書召 扶蘇 ,而 高 輩矯遺詔賜死耳。”
人琴
見“ 人琴俱亡 ”。
竟爾
猶竟然。 鄒韜奮 《槍口餘生》引讀者來信:“此番經過 東三省 ,竟爾把這種信條推翻了。”
歸旅
從戰場歸來的部隊。 宋 王珪 《次韻和元厚之平羌》:“零雨未蒙音已捷,不勞歸旅詠 周公 。”
招魂
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靈魂,比喻給死亡的事物復活造聲勢
王城
(1).都城。《後漢書·趙溫傳》:“公前託為 董公 報讎,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説也。” 唐 戴叔倫 《送少微山人入蜀》詩:“世俗多離別,王城幾日還?” 宋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之一:“仙人傑閣俯王城,西山見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劉子 、 單子 以 王猛 入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在今 洛陽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時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陰飴甥 會 秦伯 ,盟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當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