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雨花橋看梅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晚坐雨花橋看梅原文

寒湖望已遠,迢迢暮歸寺。

修竹隱山門,金碧眩空翠。

清溪枕飛梁,花氣增明媚。

綠萼紛競發,翠羽時一至。

拈花悟禪心,作賦識仙意。

高低垂繁條,明滅見湖次。

縹緲吹笙人,消搖布金地。

微微蓮華漏,蕭然遠塵思。

詩詞問答

問:晚坐雨花橋看梅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晚坐雨花橋看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一

參考注釋

迢迢

(1) 形容遙遠。也作“迢遞”

千里迢迢

(2) 漫長;長久

夜迢迢

恨迢迢

修竹

細長的竹子

茂林修竹

山門

(1) 佛寺的大門

(2) 指佛教

金碧

(1).金和玉。《後漢書·烏桓傳》:“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為髻,著句決,飾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故玄黃經緯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為亦合其美並善而已。”

(2).金黃和碧綠的顏色。 唐 羅鄴 《上陽宮》詩:“深鎖笙歌巢燕聽,遙瞻金碧路人愁。” 宋 蘇軾 《雍秀才畫草蟲八物·鬼蝶》詩:“雙眉卷鐵絲,兩翅暈金碧。” 清 杜岕 《報恩寺塔燈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壯麗殊。”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又有瓊瑤的軒館同金碧的台榭。”

(3).金馬、碧雞。《文選·陸機<演連珠>》:“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劉孝標 注引《漢書》:“或言 益州 有 金馬 碧雞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陳子昂 《送殷大入蜀》詩:“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饒英靈。”參見“ 金馬碧雞 ”。

(4).指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飛梁

凌空飛架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晉水》:“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 明 李夢明 《玄明宮行》:“前矻石柱雙蟠龍,飛梁逶迤三彩虹。”

花氣

花的香氣。 唐 賈至 《對酒麴》之一:“曲水浮花氣,流風散舞衣。” 宋 王安石 《見遠亭》詩:“圃畦花氣合,田徑燒痕斑。” 清 唐孫華 《同年王拙園太史招陪同里諸公飲大定庵花下》詩:“四面屋圍花氣聚,一庭陰合酒樽涼。”

明媚

(1) 明麗嫵媚

明媚的景色

(2) 明閃閃有魅力

(3) 鮮妍悅目

鮮妍明媚。——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競發

(1).爭先出發。《梁書·韋叡傳》:“值 淮水 暴長, 叡 即遣之,鬭艦競發,皆臨敵壘,以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南史·裴邃傳》:“ 承業 等悉眾追之,四甄(兵陣)競發, 魏 眾大敗,斬首萬餘級。”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二十章:“千帆競發,萬舟爭渡,紅旗招展,迎風向前。”

(2).爭先開放。 唐 朱灣 《秋夜宴王郎中宅賦得霜中菊》:“眾芳春競發,寒菊露偏滋。”

翠羽

(1).翠鳥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飾物。《逸周書·王會》:“正南: 甌鄧 、 桂國 、 損子 、 產里 、 百濮 、 九菌 ,請令以珠璣、瑇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 * 為獻。”《文選·曹植<七啟>》:“戴金搖之熠燿,揚翠羽之雙翹。” 劉良 註:“金搖,釵也;熠爍,光色也;又飾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盧照鄰 《劉生》詩:“翠羽裝劍鞘,黃金鏤馬纓。”

(2).翠鳥。 唐 顧況 《芙蓉榭》詩:“文魚翻亂葉,翠羽上危欄。” 宋 楊萬里 《憩懷古堂》詩:“便有白鷗下,驚起翠羽飛。”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涼山》詩:“飛來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陽坐衰草。”

(3).綠色的羽毛。 唐 羅隱 《鸚鵡》詩:“莫恨雕籠翠羽殘, 江 南地暖 隴 西寒。”

(4).指鳥翼。 前蜀 韋莊 《歸國謠》詞:“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5).比喻青蔥的樹葉。 唐 楊炯 《折楊柳》詩:“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銀漢。” 宋 蘇軾 《浣溪沙》詞:“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

(6).借指珍寶。《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金膏翠羽將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 李周翰 註:“將其意,謂以寳幣申厚意也。”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翠羽乾平法,黃金撓直繩。”

一至

(1).一到。《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諸侯世一至。”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黃帝 堯舜 ,鳳凰一至。”《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發言,故今日為君敘及此也。”《宋史·晁迥傳》:“方盛暑,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2).竟至;乃至。《戰國策·齊策一》:“ 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紅樓夢》第一一二回:“ 賈政 嘆口氣道:‘我不料家運衰敗,一至如此!’”

(3).猶言小善,偏材。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九徵》:“一至謂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質也。” 劉昞 註:“未能兼濟,各守一行。”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理盡者不可責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濟。”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識量己。”

(4).指忠正鯁直。《晉書·王沉傳》:“若達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寬猛,令剛柔得適者,給穀千斛。”《北史·高道悅傳》:“居法樹平肅之規,處諫著必犯之節。王公憚其風鯁;朕實嘉其一至。”

拈花

(1).見“ 拈花一笑 ”。

(2).繡花。《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顏色,善能描龍畫鳳,刺繡拈花。”

禪心

佛教用語。謂清靜寂定的心境。 南朝 梁 江淹 《吳中禮石佛》詩:“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 宋 黃庭堅 《聽崇德君鼓琴》詩:“禪心默默三淵靜,幽谷清風淡相應。”《紅樓夢》第九一回:“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十五:“禪心已似冬枯木,忍真拖泥帶水行。”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繁條

茂密的枝條。 唐 趙彥昭 《秋朝木芙蓉》詩:“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偏是著花遲。”

明滅

指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星光明滅

明滅可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雲霞明滅或可睹。——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吹笙

喻飲酒。 宋 張元乾 《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雲。” 遼 李齊賢 《鷓鴣天·飲麥酒》詞:“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

消搖

逍遙。悠閒自得貌。消,通“ 逍 ”。《禮記·檀弓上》:“ 孔子 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消搖乎襄羊,降集乎北紘。”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消搖,消遙也。”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愚計此時,當直搗 黃龍 而痛飲矣,乃阻兵不進, 河 上消搖,坐失機宜。”

金地

(1).土地的美稱。 南朝 陳 張正見 《從永陽王游虎丘山》詩:“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樑。” 北周 王褒 《日出東南隅行》:“銀縷明光帶,金地織成襦。”

(2).佛教謂菩薩所居以黃金鋪地,故稱。《釋氏要覽》上:“金地或雲金田,即 舍衛國 給孤 長者,側布黃金,買 祇太子 園,建精舍,請之居之。” 宋 贊寧 《宋高僧傳·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傳》:“他日齋時,還於鉢中五色雲內現其 五臺 諸寺,儘是金地,無有山林穢惡。”

(3).借指佛寺。 宋 曾鞏 《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詩:“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三》:“玉京十二闌乾,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見前。”參見“ 銀地 ”。

微微

(1)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微微風簇浪。——清· 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2) 微賤

微微小子

蓮華

見“ 蓮花 ”。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塵思

塵想;俗念。 宋 蘇舜欽 《游招隱道中》詩:“揚鞭望 招隱 ,塵思漠然收。”

詩詞推薦

晚坐雨花橋看梅原文_晚坐雨花橋看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