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書樓久矣額延景,試問延來景幾多。
來去今胥不可得,一心究竟住於何。
詩詞問答
問:《題獅子林十六景·其十二·延景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書樓
(1).供藏書讀書的樓房。 唐 王建 《郭家溪亭》詩:“妝閣書樓傾側盡,雲山新賣與官家。” 唐 白居易 《池上閒詠》:“青紗臺上起書樓,緑藻潭中繫釣舟。”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第七場:“ 梁兄 ,這裡不是說話之處,請到小妹書樓小坐。”
(2).博學者的雅號。《新唐書·李磎傳》:“ 磎 好學,家有書至萬卷,世號 李書樓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稱府者,有稱庫者……有稱樓者( 李蹊 號 李書樓 )。”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幾多
詢問數量;多少
布幾多長?
來去
(1) 來和去。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來去自由
(2) 差錯;錯誤
不差分毫來去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乾什麼?
在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於何
(1).為何;如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贈崔士瑾》詩:“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2).什麼。於,助詞。 漢 張衡 《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晉 左思 《蜀都賦》:“異類眾伙,於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一:“ 何氏 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
標籤:獅子林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獅子林十六景·其十二·延景樓原文_題獅子林十六景·其十二·延景樓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