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雪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千尺雪原文

石牆門設盤之阿,亂溪匯流橋下過。

游回入門有精舍,觀瀾憩此供清喔。

飛泉落澗雪其色,脫兔莫禦難為波。

比擬寒山號千尺,無須縮地真同科。

因思名象總假藉,泉乎雪乎曾知么。

苟以太古計長短,萬倍千尺過猶多。

詩詞問答

問:千尺雪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千尺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八

2. 此間千尺雪仿吳中寒山景為之

參考注釋

匯流

(1) 朝一點流動

(2)

(3) 在三維流動中,流體自各方向均勻地流向一點的空間流動

(4) 在二維流動中,流體自垂直於一直線的各方向均勻地流向該直線的平面流動

入門

(1) 初級讀物;任何知識或業務的初始門路

技術入門

(2) 初步學會

入門師傅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飛泉

(1).谷名。《楚辭·遠遊》:“吸 飛泉 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引 張揖 曰:“ 飛泉 , 飛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北飲兮 飛泉 ,南采兮芝英。”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 飛泉 以正東。”

(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 胤 以 若邪 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 秦望山 ,山有飛泉,迺起學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鄉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 陳毅 《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脫兔

脫逃之兔。喻行動迅疾。《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杜牧 註:“險迅疾速,如兔之脫走,不可捍拒也。” 唐 陸龜蒙 《雜諷》詩之三:“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 宋 陸游 《二愛》詩:“人生非金石,去日如脫兔。” 金 元好問 《癸巳除夕》詩:“身並枯蜩化,心爭脫兔先。” 許傑 《大白紙》:“他那急於會見的心,正欲如脫兔般的趨往他的愛者。”

難為

(1) 使人為難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2) 施加壓力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3) 用於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

比擬

(1) 修辭手法的一種,包括擬人、擬物

(2) 對比,比較

無法比擬

比擬反差

寒山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棲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游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戱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於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內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千尺

極言其深、高、長。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 南山 。”

無須

不必;用不著

我全知道了,你無須說了

縮地

傳說中化遠為近的神仙之術。 晉 葛洪 《神仙傳·壺公》:“ 費長房 有神術,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舊也。”後因謂兩地相距遙遠不能迅速會晤為縮地無術。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同受新年不同賞,無由縮地欲如何。”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渝盟》:“願得你縮地兼程,更教他聞呼疾至。” 清 趙翼 《中秋後曉村太守招游懷杜閣》詩:“幾同縮地幻,直過移山猛。”

同科

(1) 同等

人之力有強弱不同科也。——《論語》朱熹注

(2) 科舉時代稱同屆考試中的人

同科狀元

假藉

亦作“ 假耤 ”。憑藉;藉助。《墨子·尚賢中》:“此非中實愛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瓦,將豈能親其上哉?” 孫詒讓 間詁引 畢沅 云:“古無借字,只用藉。假藉即假借。”《北史·隋蔡景王整傳》:“世間貧家兄弟多相愛,由相假藉;達官兄弟多相憎,爭名利故也。” 唐 白居易 《六十拜河南尹》詩:“幸遇芳菲日,猶當強健時,萬金何假藉,一盞莫推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三》:“《漢書·朱博傳贊》曰:‘又見 孝成 之世,委任大臣,假耤用權。’ 顏師古 曰:‘假音休假。耤音以物借人之借。’又《漢書音義》曰:‘…… 晉灼 曰:若作借字,則無煩雲以物借人之借,為作耤字,所以有音。’此論極當。”按,今本《漢書》作“借”。

太古

最古老的時代

長短

(1) 〈方〉

(2) 不管怎么樣;好歹

莫恨東西溝水別,滄溟長短擬同歸。——白居易《送韋侍御量移金州司馬》

(3) 一定

你長短等我,不見不散

詩詞推薦

千尺雪原文_千尺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