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三十

作者:釋懷深 朝代:宋代

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三十原文

識得廬山五老峰,箇中何地不相逢。

舌頭無骨隨人轉,熨斗煎茶銚不同。

詩詞問答

問: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三十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三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東韻

2. 道友過江州

參考注釋

識得

懂得,知道。《水滸傳》第三八回:“ 李逵 雖然也識得水,卻不甚高。當時慌了手腳。”《儒林外史》第一回:“況你埋沒在這鄉村鎮上,雖有才學,誰人是識得你的?”

廬山

山名,為中國著名避暑勝地。位於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涼爽,多霧,風景秀美, * 帶作物茂盛

五老峰

江西省 廬山 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並肩聳立,故稱。峰下 九迭屏 為 李白 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 朱熹 講學處。 唐 李白 《登廬山五老峰》詩:“ 廬山 東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廬山日記》:“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陰,一岡連屬。” 清 趙翼 《新春小集》詩:“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雲山 上宿雙林。” 康有為 《廬山謠》:“ 五老 拄杖碧雲中,子孫諸峰鹹侍叢。”

箇中

此中;其中

箇中訊息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舌頭

(1) 人和動物嘴裡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 為了偵察敵情而活捉來的敵人

抓到一個舌頭

無骨

(1).指人體中沒有骨的部位。《禮記·深衣》:“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鄭玄 註:“當骨,緩急難為中也。”

(2).體無骨骼。形容體態柔軟輕盈。《尸子》卷下:“ 徐偃王 有筋而無骨。”《飛燕外傳》:“豐若有肌,柔若無骨。” 唐 劉禹錫 《觀柘枝舞》詩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3).以指無骨蟲。《呂氏春秋·任數》:“不至則不知,不知則不信,無骨者不可令知冰。” 高誘 註:“若無骨之蟲,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

(4).不要折傷骨骼。《國語·晉語九》:“夷請無筋無骨,無面傷,無敗用,無隕懼。” 韋昭 註:“無骨,無折骨。”

(5).謂沒有骨氣。《藝文類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張纘 《讓尚書僕射表》:“雖復吐言如傷,屈體無骨,動容竊斧,猶成多憾。” 唐 李白 《贈新平少年》詩:“ 韓信 在 淮陰 ,少年相欺凌。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6).指文辭沒有風格骨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徵也。”

(7).指字型柔弱無力。《法書要錄》卷一引 晉 衛夫人 《筆陣圖》:“昔 秦丞相 斯 見 周穆王 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斗煎

爭執;爭吵。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四出:“看口休得要斗煎。”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詩詞推薦

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三十原文_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三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