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偏橋驛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宿偏橋驛原文

兩宿偏橋剛雨夜,異鄉孤燭合魂消。

阿兒頗解寬離索,婢子猶能慰寂寥。

邊戍此時頻擊柝,山城何處更吹1一1簫。

跏趺久坐渾忘睡,安得繞愁酒百瓢。

詩詞問答

問:宿偏橋驛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宿偏橋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宿偏橋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偏橋

指簡陋的小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崿路中斷四五丈,中以木為偏橋,劣得通行。”

異鄉

外鄉,外地他鄉

飄泊異鄉

孤燭

獨燃的蠟燭。 南朝 梁 江淹 《銅爵妓》詩:“清夜何湛湛,孤燭映蘭幕。撫影愴無從,惟懷憂不薄。” 唐 徐彥伯 《孤燭嘆》詩:“切切夜閨冷,微微孤燭然。玉盤紅淚滴,金燼彩光圓。” 明 沉周 《二月八日過靈殿祥公房》詩:“門前見新月,步步踏松影。虛寮寂無風,已有孤燭耿。”

魂消

見“ 魂銷 ”。

離索

(1).離群索居。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仇兆鰲 註:“離索,離羣索居,見《禮記》 子夏 語。” 宋 陸游 《釵頭鳳》詞:“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明 皇甫涍 《將命巡軺徙倚署閣》詩:“俄頃惻幽衷,遇物悲離索。” 葉聖陶 《火災·醉後》:“我知道他有離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於作文。”

(2).蕭索。《北齊書·元孝友傳》:“設令人強志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迍邅,內外親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淒涼犯·合肥秋夕》詞:“緑楊巷陌,西風起,邊城一片離索。” 夏承燾 註:“這裡作為蕭索之意。”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遊魂渺渺增離索,增離索。”

婢子

(1) 富貴人家的侍妾

(2) 古時婦人謙稱自己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邊戍

(1).戍邊;守衛邊疆。《管子·揆度》:“力足盪游不作,老者譙之,當壯者遣之邊戍。” 唐 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詩:“山川萬里復邊戍,背面無由得訊息。”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嘉運 所製樂府曰《胡渭州》、《雙帶子》、《蓋羅縫》、《水鼓子》。此皆絶句,述邊戍行旅之懷,與題全無干涉。”

(2).守邊部隊。《宋書·索虜傳》:“ 太祖 慮其侵犯 淮 泗 ,迺敕邊戍:‘小寇至,則堅守拒之。’” 宋 曾鞏 《救災議》:“空近塞之地,失戰鬭之民,異時有警,邊戍不可以不增爾。”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今年秋糧以棉布代輸,以給邊戍。”

(3).邊疆;邊境。《後漢書·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當邊戍者,丞為長史。”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 明 孫傳庭 《題犯官任錡等招繇疏》:“﹝ 任錡 ﹞多贓狼藉,眾怨沸騰,欲正王章,宜投邊戍。”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擊柝

敲梆子巡夜。亦喻戰事,戰亂。《易·繫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重門有擊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變。” 唐 杜甫 《暮歸》詩:“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宋朝事實類苑·官政治績·張乖崖一》引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時賊鋒方斂,紀綱過肅, 蜀 民尚懷擊柝之惴。” 明 高啟 《中秋翫月張校理宅得南字》詩:“關山幾處未解兵,擊柝不寐愁丁男。”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市頭的電燈發出蒼黃的冷光,擊柝的聲音三下,電車早已停了。”

山城

(1).依山而築的城市。 北周 庾信 《奉和泛江》:“岸社多喬木,山城足迴樓。” 唐 白居易 《郡中》詩:“鄉路音信斷,山城日月遲。” 宋 歐陽修 《霽後看雪走筆呈元珍判官》詩之二:“山城歲暮驚時節,已作春風料峭寒。” 謝覺哉 《觀花小記》:“ 重慶 是一個美麗的山城。”

(2).指依山固守的營壘。《六韜·鳥雲山兵》:“衢道通谷,絶以武車,高置旌旗,謹勑三軍,無使敵人知吾之情,是謂山城。”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跏趺

“結跏趺坐”的略稱。1.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兩 * 叉置於左右股上,稱“全跏坐”。或單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單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據佛經說,跏趺可以減少妄念,集中思想。《無量壽經》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小師之趨東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盡一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豁然而寤,見老僧猶跏趺座上。”

(2).泛指靜坐,端坐。 宋 蘇軾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之一:“也知卜築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陸游 《別王伯高》詩:“香奩贈別非無意,共約跏趺看此心。”

詩詞推薦

宿偏橋驛原文_宿偏橋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