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往原文
同伴都分手,麻靴獨入林。
一年三變姓,十字九椎心。
聽慣干戈信,愁因風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為知音。
詩詞問答
問:獨往的作者是誰?答:弘智
問:獨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獨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同伴
伴侶,同行者。今指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分手
(1) 道別
(2) 分別,分開
就此分手
(3) 常指情人各奔東西
入林
歸隱林下。 唐 王維 《酬賀四贈葛中之作》詩:“坐覺囂塵遠,思君共入林。” 唐 賈島 《賀龐少尹除太常少卿》詩:“中峯絶頂非無路,北闕除書阻入林。” 清 王夫之 《蘇太君孝壽說》:“故入林以來,二十餘年,如黃楊逢閏,筆舌盡縮,而一再為之引伸,不能自休。”
三變
(1).三種變化。指君子三變。《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三種變化。指天運三變。《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
(3).三種變化。指 周公 三變:於 文王 時能子,於 成王 幼時能武,於 成王 壯時能臣。見《韓詩外傳》卷七。
(4).三種變化。指古詩三變。遠古至 漢 魏 為一變, 晉 宋 至 唐 初為一變,盛 唐 以後又一變。見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藝文·詩三變》。
(5).三種變化。《新唐書·文藝傳序》:“ 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指 唐 初 王勃 、 楊炯 為一變, 玄宗 時 張說 、 蘇頲 為一變, 大曆 、 貞元 間 韓愈 、 柳宗元 等倡導古文運動,逐步確立以散文為主的 唐 代古文,為一變。
(6).三種變化。指禾苗生長始於粟,生於苗,成於穗。《淮南子·繆稱訓》:“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孤鄉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誘 註:“三變,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
(7).三種變化。指不肖子之三變。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不肖子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謂鬻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蟲,謂賣奴婢而食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汪遵》:“與夫朱門富家,積書萬卷,束在高閣,塵暗籤軸,蠹落帙帷;網好學之名,欺盲聾之俗,非三變之敗,無一展之期。”
十字
(1).指物呈“十”字形。《晉書·何曾傳》:“﹝ 曾 ﹞務在華侈……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三:“君不見西陵田,縱橫十字成陌阡。”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寄賀遷拜之什》詩:“三花秀色通書幌,十字春波繞宅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問到 陳乾娘 門首時,十字兒竹竿封著門。”
(2).十個字。參見“ 十字格 ”。
椎心
捶擊胸口。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九·韋蘇州》:“惶怖無暇,縶維不安。仰天椎心,收血續淚。”參見“ 椎心泣血 ”。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願公詳計而無與俗同。” 宋 蘇軾 《題文與可墨竹》詩:“誰雲死生隔,相見如 龔 隗 。”
(2).猶言盈虧、消長。《孫子·虛實》:“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長短,月有死生。”
(3).殺生。《國語·越語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韋昭 註:“死,殺也。”
(4).偏義複詞。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5).偏義複詞。指死亡。 唐 高適 《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宋 蘇軾 《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鈍,問舊驚呼半死生。”
容易
(1) 可能性大
容易上當
(2) 不費什麼力或沒什麼困難
不是這么容易能下來的
(3) 輕鬆自在地;流暢地
現在糊牆紙很容易撕下來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