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即事原文
又是暮春旬一日,恰於齊地德州南。
八周駒電忽今度,廿載齋莊作昔談。
此去徘徊空復爾,邇來憂樂大都諳。
寥天古月依然照,逝水流光正好參。
詩詞問答
問:三月十一日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三月十一日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三月十一日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二
2. 將以迴鑾往叩皇東陵孝賢后陵寢亦所必至
參考注釋
暮春
春天最後一段時間,指農曆三月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地德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澤。《管子·問》:“理國之道,地德為首。君臣之禮,父子之親,覆育萬人,官府之藏,彊兵保國,城郭之險,外應四極,具取之地。” 尹知章 註:“法地以為政,故曰地德為首。”《國語·魯語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韋昭 注引 虞翻 曰:“地德所以廣生。”《文子·上仁》:“貪主暴君,涸漁其下,以適無極之欲;則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天德施,地德化,人德義。”
(2).謂大地賜恩。 南朝 梁 沉約 《光宅寺剎下銘》序:“若夫朱光所耀,彤雲所臨,非止天眷,兼因地德。”
(3).土地所產之物,指五穀。《淮南子·俶真訓》:“當此之時,萬民猖狂,不知東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於地德。” 高誘 註:“地德,五穀。”
齋莊
嚴肅誠敬。《史記·秦始皇本紀》:“遂登 會稽 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羣臣誦功。” 前蜀 杜光庭 《羅天醮眾神祠》:“黍稷馨香,必虔於蠲潔;苹蘩藴藻,克展於齋莊。” 清 龔自珍 《辨仙行》:“我夢遊仙辨厥因,齋莊精白聽我雲。”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邇來
最近以來
憂樂
憂愁和歡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憂樂同之,事則從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玄經》不期賞,蟲篆散憂樂。”
大都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寥天
(1).《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註:“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後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謂虛無之境,即太虛。 唐 宋之問 《使至嵩山題壁贈杜侯杜四詩》:“憶昔同攜手,山棲接二賢。笙歌入玄地,詩酒生寥天。” 唐 李白 《大庭庫》詩:“莫辨 陳 鄭 火,空霾 鄒 魯 煙。我來尋 梓慎 ,觀化入寥天。” 清 顧炎武 《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性定自能潛福地,機忘真已入寥天。”
(2).遼闊的天空。 唐 姚月華 《怨詩》:“登臺北望煙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清 趙翼 《綿州刺史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安得金粟影接寥天長,玉毫光共素月皎。”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
古月
胡字的隱語。指胡人。《晉書·苻堅載記下》:“讖云:‘古月之末亂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惟有雄子定八州。’” 唐 李白 《司馬將軍歌》:“狂風吹古月,竊弄 章華臺 。” 顧炎武 《日知錄·李太白詩注》:“而又雲‘狂風吹古月’……‘海動山傾古月摧’,此所謂‘古月’,則明是‘胡’字。” 元 陳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萬里平如掌,古月獨為尊。”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羅棋布,水流縱橫交錯
(2) 水的流動
(3) 流動著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暢通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們,你們正好來了
(2) 不多不少,沒有零頭的
正好用十秒鐘趕上了公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