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常蔭原文
吾師來曲江,落落偉丈夫。
靈標峙松雪,清韻輝冰壺。
談高文字間,欲趨仁義途。
飄然跡無累,青天白雲孤。
振衣下懷楚,遂欲游京都。
京都貴人多,駢門耀金朱。
仁義卜知已,誰不顧子廬。
況子兼外學,妙達性命樞。
言隨禍福應,名利惟所呼。
一出玩世故,應憶舊山隅。
詩詞問答
問:送僧常蔭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送僧常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曲江
(1).水名。指 江蘇省 揚州市 南 長江 的一段。 漢 枚乘 《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 廣陵 之 曲江 。”參閱《初學記》卷六、 清 汪中 《述學·廣陵曲江證》。
(2).水名。即 錢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經 浙山 下曲折而東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靜中疑是 曲江 濤,此則雲垂彼海立。”參閱《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參差。” 唐 高適 《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詩:“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孫枝蔚 《東亭春暮憶舊遊》詩:“縱到 曲江 誰並馬,可憐 秦 女善彈箏。”詳“ 曲江池 ”。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偉丈夫
(1).有抱負有作為的男子漢。 宋 陸游 《南唐書·孫忌傳論》:“ 南唐 之衰, 劉仁贍 死於封疆, 孫忌 死於奉使,皆天下偉丈夫事,雖敵讎不敢議也。” 清 黃遵憲 《續懷人詩》之三:“憲憲英英偉丈夫,不將韜略學 孫 吳 。”
(2).身材魁梧的男子。《宋史·范祖禹傳》:“其生也,母夢一偉丈夫被金甲入寢室。”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岳忠武明代再轉世》:“入夜,役卒守之,見一偉丈夫躍出,騎白馬,冉冉乘雲而上。” 李大釗 《新舊思潮之激戰》:“總是隱在人家的背後,想抱著那位偉丈夫的大腿。”
靈標
(1).靈性,智慧。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迷穀》:“爰有奇樹,產自 招搖 ,厥華流光,上映雲霄,佩之不惑,潛有靈標。”
(2).謂其聰明智慧卓越傑出。 唐 司空圖 《故鹽州防禦使王縱追述碑》:“夫爽貫五行,粲星芒而騰列;靈標萬匯,挺人傑以降祥。”
松雪
(1).謂松上積雪。 南朝 宋 顏延之 《贈王太常》詩:“庭昏見野陰,山明望松雪。” 唐 李白 《東武吟》:“倚巖望松雪,對酒鳴絲桐。” 唐 司空圖 《楊柳枝壽杯詞》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處,更勝松雪日初晴。” 宋 蘇軾 《真覺院有洛花》詩:“歲寒君記取,松雪看蒼鱗。”
(2).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號松雪道人,簡稱松雪。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書》:“余以為教人學書,當分三等。第一等有絶頂天資,可以比擬 松雪 、 華亭 之用筆者,則令其讀經史,學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為傳世之學。”
清韻
(1).清雅和諧的聲音或韻味。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聆雅琴之清韻,記六翮之末流。”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閒望》詩:“風竹散清韻,煙槐凝緑姿。” 宋 賀鑄 《南歌子》詞:“傍水添清韻,橫牆露粉顏。” 清 姚鼐 《送鄭羲民郎中守永州》詩:“雨窗黯青燈,聽君絶妙辭。清韻倏邈遠,南行指 湘 灕 。”
(2).喻指鏗鏘優美的詩文。 前蜀 韋莊 《李氏小池亭》詩:“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
冰壺
(1).盛凍的玉壺。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語本《文選·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李周翰 註:“玉壺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壺誡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清也……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官況托冰壺,友誼敦芳醑,數載夢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霜鍔揚輝耀,冰壺濯晶瑩。”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獻滎陽公》詩:“冰壺通皓雪,綺樹眇晴煙。” 宋 楊萬里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詩:“人間何處冰壺是,身在冰壺卻道非。” 元 馬致遠 《青山淚》第三折:“正夕陽天闊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疊翠,冰壺天上下,雲錦樹高低。” 明 陳所聞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滿遙空。畫橋百尺似飛虹。人向冰壺同載酒,細浪輕風。”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詩:“誰畫 雁門 今夜裡,山川別樣貯冰壺。”
高文
(1). 漢高祖 劉邦 和 漢文帝 劉恆 的並稱。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將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
(2). 唐高祖 李淵 和 唐太宗 (謚 文皇帝 ) 李世民 的並稱。 唐 杜牧 《感懷詩》:“ 高 文 會 隋 季,提劍徇天意。”
(3).指優秀詩文。亦用作對對方詩文的敬稱。 晉 葛洪 《抱朴子·喻蔽》:“格言高文,豈患莫賞而減之哉。” 宋 曾鞏 《回傅侍講啟》:“高文大策,久聳動於朝端。”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六:“高文存逸調,豁達遠權利。”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飄然
(1) 形容飄搖的樣子
(2) 形容輕飄飄像要飛揚的樣子
飄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輕鬆的樣子
無累
(1).不牽累;沒有牽累。《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詩:“身閒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2).無所掛礙。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下懷
自己的心意。原為謙詞。 宋 蘇軾 《賀孫樞密啟》:“欣忭之至,徒切下懷。” 明 邵璨 《香囊記·投宿》:“[末]路途辛苦,諸公,尋宿歇如何?[浄]正合下懷。”《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九回:“ 紫旒 正在沒處消遣,聽了這話,正合下懷。” 梁斌 《播火記》四九:“ 馮 貴堂 一聽,彎下腰哈哈笑了,說:‘好,正中下懷!’”
猶忘懷。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有母 延氏 ,年七十五歲,見今病枕在床……切思父母之恩,未嘗頃刻下懷。”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二折:“他莫不是思念哥哥不下懷。”
遂欲
滿足欲望。《晏子春秋·諫下二十》:“遂欲滿求,不顧細民,非存之道。”《宋書·謝靈運傳》:“鑑虎狼之有仁,傷遂欲之無崖。”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顧慧仙》:“今日郎已遂欲,何竟忘我耶?”
京都
(1) 國都。京師
有京都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始稱於 * 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貴人
(1) 傑出人物的一員
君子子者,貴人之子也。——《儀禮·喪服》
(2) 地位高的人
夫怒,因嬉笑曰:“將軍貴人也,畢之!”——《漢書·灌夫傳》
(3) 古代皇帝妃子的稱號。位次皇后,漢光武帝始置,歷代多沿用,但位尊卑不一
駢門
一戶挨一戶。形容人多。 唐 劉軻 《再上崔相公書》:“非紅粟腐帛,不及於邊,兵無襯甲之服,以赤肉冒流矢者,駢門皆是。”
金朱
(1).指古代侯王佩系的金印朱綬。 漢 揚雄 《法言·孝至》:“食如螘,衣如華,朱輪駟馬,金朱煌煌,無已泰乎?” 汪榮寶 義疏:“‘金朱煌煌’者,金謂印,朱謂綬。《輿服志》引 徐廣 云:‘太子及諸王皆金印,纁朱綬。’然則朱輪、駟馬、金印、朱綬,皆 漢 時諸侯王之儀也。” 宋 梅堯臣 《運使劉察院拜省》詩:“朝以言悟主,夕即被金朱。” 宋 張耒 《再寄子由先生》詩:“奈何不使被金朱,仍俾枯槁思巖窟。”
(2).黃金和丹朱。古代貴族用以飾屋。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和王子立風雨敗書屋有感》:“已作謗薰天,金朱果何益?” 元 郝經 《開平新宮五十韻》:“既能避風雨,何用飾金朱。”
不顧
(1).不回頭看。《史記·刺客列傳》:“於是 荊軻 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 林宗 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 叔達 曰:‘甑已破,視之無益。’”
(2).不顧念;不照顧。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務在獨樂,不顧眾庶。”《楚辭·劉向<九嘆·離世>》:“不顧身之卑賤兮,惜皇輿之不興。” 王逸 註:“不敢顧念身之貧賤。”
(3).不理會。《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寶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數公子飲酒,不顧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眾異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顧 湯富海 的意見,不滿地說:‘非篩不行! 蘇賬房 !’”
(4).不考慮;不顧忌。《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之禍也。”《後漢書·列女傳·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顧五倫,真禽獸也。”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章:“戰士們不顧一切地在鋼架上爬行。”
外學
(1).指太學以外的學校。《宋史·哲宗紀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學。”《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崇寧元年》:“甲戌,詔天下興學貢士,建外學於國南。”
(2). 東漢 儒生以“六經”為外學。《資治通鑑·漢順帝永和二年》:“ 扶風 田弱 薦同郡 法真 博通內、外學,隱居不仕,宜加袞職。” 胡三省 註:“ 東都 諸儒以‘七緯’為內學,‘六經’為外學。”
(3).佛教指佛經以外的典籍為外學。 唐 鮑溶 《送僧東遊》詩:“風流 東晉 後,外學入僧家。獨唱 郢中 雪,還游天際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釋子謂佛書為內典,調儒書為外學。”《四庫全書簡明目錄·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釋 道璨 撰。以別有語録,故名外集。 釋 氏以佛典為內學,以儒書為外學也。”參見“ 內學 ”。
妙達
猶精通。《晉書·樂志上》:“時 阮鹹 妙達八音,論者謂之神解。”《宋書·謝靈運傳》:“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音,始可言文。”
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於亂世。——諸葛亮《出師表》
偷性命。——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劉開《問說》
福應
指預示幸福吉祥的徵兆。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是以眾庶悅豫,福應尤盛。”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性論>》:“福應非他,氣數所生,若滅福應,即無氣數矣。”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未有若是而福應不臻,而變異不消者也。”
名利
1.名位與利祿;名聲與利益。一出
(1).謂出生或出現一次。《商君書·農戰》:“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年不食。”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謂出行或出來任事。“一”,語氣助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故 子貢 一出,存 魯 、亂 齊 、破 吳 、彊 晉 而霸 越 。” 宋 陸九淵 《陸修職墓表》:“介其鄉之賢者致禮以延公,公卻之再三,請益固,公為一出, 桐嶺 學者於是變而樂義理之言。”
(3).完全出於。《史記·呂太后本紀》:“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曰:‘今日與 謝孝 劇談一出來。’”
(5).猶一套。《景德傳燈錄·潭州雲岩曇晟禪師》:“ 藥山 乃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齣?’曰:‘我弄得一出。’”
(6).傳奇劇本結構上的一個段落。《醒世姻緣傳》第六九回:“擺酒唱戲,公同餞行。當中坐首席的點了一本《荊釵》,找了一出《月下斬貂蟬》,一出《獨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世故
(1) 通達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處世經驗
老於世故
有些人還繪聲繪色,說他如何世故。——《瑣憶》
(2) 應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幾句
(3) 生計
不治世故
(4) 世事變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閒
山隅
亦作“ 山嵎 ”。山角;山曲。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文選·曹植<洛神賦>》:“微幽蘭之芳藹,步踟躕於山隅。” 張銑 註:“徐步徘徊於山之隅角。” 清 侯方域 《宦官論》:“昔西山之狐往見南山之虎,曰:‘子跋踄林薄之間,日一得食,何其憊也!誠能假我以皮毛與牙爪,子安坐山嵎之中,而飲食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