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鑒上人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贈鑒上人原文

毗尼藏出清淨寶,精進林生功德香。

但得身心常寂靜,自然毛孔發靈光。

蒼苔不厭芒鞋弊,空翠偏宜壞衲荒。

好在虎溪長不出,阿持何意尚遊方。

詩詞問答

問:贈鑒上人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贈鑒上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贈鑒上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毗尼

佛教語。梵語vinaya的譯音。又譯作“毗奈耶”。意為律。《楞嚴經》卷一:“嚴浄毗尼,弘范三界。” 唐 顏真卿 《撫州戒壇記》:“學徒雖增,毗尼未立。” 宋 王禹偁 《<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大師多毗尼著述,謂之‘律虎’。” 明 屠隆 《曇花記·夫人內修》:“蓮臺寶剎新構起,雲冠嚴浄毗尼。”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精進

在某方面一心進取

努力精進

功德

(1)

(2) 功業與德行

功德無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漢書·蘇武傳》

(4) 多泛指念佛、誦經、布施等佛事

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

身心

(1) 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寂靜

沒有聲音;安靜

屋子陰暗而寂靜

自然

(1) 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擇於自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2)

(3) 屬於或關於自然界的、存在於或產生於自然界的、非人為的

自然現象

自然之驗。——《史記·貨殖列傳》

(4) 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得返自然。(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

聽其自然

(6) 當然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魯迅《朝花夕拾》

毛孔

(1) 汗孔

(2) 昆蟲表皮上伸出感覺毛或剛毛的孔

靈光

(1) 神異之光

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西遊記》

(2) 指畫在神像頭部的光輝

(3) 〈方〉∶頂用;好

他的羽毛球打得真靈光

這藥不靈光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芒鞋

亦作“ 芒鞵 ”。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張祜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朗吟揮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蘇軾 《宿石田驛南野人舍》詩:“芒鞵竹杖自輕軟,蒲薦松牀亦香滑。”《西遊記》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雲。” 聞一多 《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偏宜

最宜;特別合適。 前蜀 李珣 《浣溪紗》詞:“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低矮矮的冠兒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滿香腮。” 粵劇 《關漢卿》第四場:“近時有些婆娘們,道著難曉,說著難知,舊恩忘卻,新愛偏宜。”

好在

幸好

好在他傷勢不重

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廬山 東林寺 前。相傳 晉 慧遠法師 居此,送客不過溪,過此,虎輒號鳴,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霜清 東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維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詩:“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頭。”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劉白謁元》:“ 香爐 日照,秀色氤氳; 芙蓉 縹緲, 虎溪 舊約難尋, 蓮社 從誰討。”

意尚

思慮;志向。《三國志·吳志·周泰傳》:“ 策 討六縣山賊, 權 住 宣城 ,使士自衛,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圍落,而山賊數千人卒至。”《南齊書·王晏傳》:“ 晏 子 德元 有意尚,位車騎長史。”《新唐書·劉子玄傳》:“時宰相 韋巨源 、 紀處訥 、 楊再思 、 宗楚客 、 蕭至忠 皆領監修, 子玄 病長官多,意尚不一。”

遊方

指僧人、道士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雲遊四方

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西遊記》

詩詞推薦

贈鑒上人原文_贈鑒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