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六月十九日)·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曉(六月十九日)·其二原文

向浦朝煙泮,披襟颯籟流。

景光將餞夏,林岫已迎秋。

悟物思遐托,得心非外求。

西成訊息好,略可慰先憂。

詩詞問答

問:曉(六月十九日)·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曉(六月十九日)·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曉(六月十九日)·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

2. 六月十九日

參考注釋

披襟

(1).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宋 張景星 《秋日白鷺亭》詩:“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清 杜岕 《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詩:“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

(2).指衣衫破爛,把衣襟拖掛下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著一件衛生衣……大框小洞,帶片披襟,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猶披心。謂推誠相與。《晉書·周顗傳》:“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入幕知 孫楚 ,披襟得 鄭僑 。” 清 陳盟 《與親友話舊》詩:“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

景光

(1).猶祥光。《後漢書·郎顗傳》:“若還 瓊 徵 固 ,任以時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澤,近日月之景光。”

(2).光陰。 漢 蘇武 《詩》之四:“願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再次前韻》:“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兩兒》詩之二:“努力愛景光,汝曹從此始。”

(3).光景;景況。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抗陛級乎重霄兮,異人間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視學中州》詩:“聖朝沐浴四十載,景光略與當年同。”

林岫

叢林群山。泛指山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道壹道人 ﹞從都下還 東山 ,經 吳 中,已而會雪下,未甚寒。諸道人問在道所經。 壹公 曰:‘風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丹梯碧洞,杳冥林岫之間;桂廡松楹,寂寞風塵之表。” 宋 葉適 《祭呂太史文》:“由是東南之士,拔起林岫,為英為哲,繼公之後。”

迎秋

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應,故於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 白帝 ,迎接秋季到來。《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鄭玄 註:“迎秋者,祭 白帝 白招拒 於西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 白帝 蓐收 。車旗服飾皆白。”

悟物

了悟物理。 晉 孫綽 《喻道論》:“佛者梵語, 晉 訓覺也。覺之為義,悟物之謂,猶 孟軻 以聖人為先覺,其旨一也。” 晉 何劭 《遊仙詩》:“吉士懷貞心,悟物思遠託。”

得心

猶遂心。 漢 焦贛 《易林·隨之萃》:“得心懽忻,和悅相樂。”

外求

求之於外。《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韓詩外傳》卷一:“安命養性者,不待委積而富,名號傳乎世者,不待勢位而顯,德義暢乎中而無外求也。” 南朝 梁 沉約 《傷王諶》詩:“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持身非詭遇,應物有虛舟。”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河潤在明德,人康非外求。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宋 陸游 《秋夜紀懷》詩:“垂世詩書在,兒童勿外求。”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平秩西成。” 孔穎達 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詩詞推薦

曉(六月十九日)·其二原文_曉(六月十九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