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十三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十三原文

禮樂化民具,斯須難去身。

躬行本敬和,製作諧天人。

鳴鳥以之至,土風由是淳。

誇毗何卑卑,經國徒虛文。

固陋昧常典,哇淫喪天真。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十三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十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化民

教化百姓。《禮記·學記》:“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 漢 王充 《論衡·效力》:“化民須禮義,禮義須文章。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三:“若後世作樂,只是做詞調,於民俗風化,絶無關涉,何以化民善俗。”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躬行

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製作

(1) 製造

製作玩具

(2) 指寫作

(3) 制度

定製作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際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眾的人

(3) 特指天子

鳴鳥

(1).指鳳凰。《書·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 孫星衍 注引 馬融 曰:“鳴鳥,謂鳳皇也。”《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鳴鳥蔑聞,《子衿》不作。” 呂延濟 註:“鳴鳥,鳳也。”

(2).鳴啼的鳥。 南朝 宋 謝惠連 《悲哉行》:“翩翩翔禽羅,關關鳴鳥列。” 明 夏完淳 《李都尉從軍》詩:“流泉清在山,鳴鳥聲在林。”

土風

(1) 地方歌謠,亦指有這種特色的歌謠

(2) 有地方特色的風俗

誇毗

以諂諛、卑屈取媚於人。《詩·大雅·板》:“天之方懠,無為誇毗。” 毛 傳:“誇毗,體柔人也。” 朱熹 集傳:“夸,大;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夸之,則以諛言毗之也。”《後漢書·崔駰傳》:“夫君子非不欲仕也,恥誇毗以求舉。” 李賢 註:“誇毗,謂佞人足恭,善為進退。”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三:“如何誇毗子,作色懷驕腸。” 宋 梅堯臣 《張斯立遂州司理》詩:“去勿藉芳草,世俗多誇毗。” 梁啓超 《變法通議》:“誇毗成風,憚於興作,但求免過,不求有功。”

諂媚阿諛。 唐 顧況 《擬古》詩之二:“任彼聲勢徒,得志方誇毗。”參見“ 誇毗 ”。

卑卑

(1).奮勉貌。《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贊》:“ 申子 卑卑,施之於名實。” 裴駰 集解:“自勉勵之意也。”

(2).平庸;微不足道。 唐 鮑溶 《子規》詩:“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羣勢。”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俗吏卑卑,僅圖旦夕。孰能起之,俾輔邦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江湖之深, 岱華 之高,不能阻兒飛越,卑卑重城,庸足限乎?” 清 李漁 《閒情偶寄·種植·草木》:“菜果至賤之物,花亦卑卑不數之花。”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矧乎藪無才盜,巷無才俠,卑卑票布,徒以收拾亡命,不足鼓動平民。”

經國

治理國家。《國語·周語下》:“將民之與處而離之,將災是備御而召之,則何以經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宋 蘇軾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制》:“休老勞農,追述養民之政;厲兵講武,敢忘經國之謀。” 孫中山 《國民會議足以解決中國內亂》:“他們這次推翻 曹錕 、 吳佩孚 ,固然是很有功勞,我們只可以在會議之中,特別設法酬謝,不能說會議的經國大事,便由他們把持。”

虛文

(1) 不切實際的無用文字

(2) 沒有意義的禮節

進門便是財主娘子,故此不用虛文。——《後水滸傳》

固陋

見識淺薄,見聞不廣

鄙人固陋,不知忌諱。——司馬相如《上林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常典

(1).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漢 蔡邕 《宗廟迭毀議》:“正厥世之所闕,為無窮之常典。”《後漢書·楊終傳》:“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魏書·世祖紀》:“夫有功受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 元 黃縉 《日損齋筆記·辯史》:“然則九錫者,先王賞功之常典耳。”

(2).指舊時的典籍。《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並序>》:“所以不列於五嶽,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逈。” 李善 註:“常典,五經之流也。”《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唐 賈公彥 疏:“三墳,三皇時書;五典,五帝之常典。”

哇淫

鄙俗 * 。 唐 鄭薰 《贈鞏疇》詩:“疏越捨朱絃,哇淫鄙 秦 箏。” 明 李東陽 《洗句亭》詩:“心清絶塵滓,句清無哇淫。” 清 黃鷟來 《戊辰冬與張四明西同舟即事紀別》詩:“舉世尚哇淫,往往遭非笑。”

天真

(1) 指不受禮俗拘束的品性

(2) 引申為單純、樸實、幼稚;頭腦簡單

不要太天真,以致相信這些政客的每件事

天真的女孩

天真似五歲的小孩

詩詞推薦

雜言·其十三原文_雜言·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