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雪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聽雪軒原文

池上落飛流,池心復趵突。

有色惟澹泊,是聲皆清越。

虛軒名聽雪,數典寒山窟。

寒山即目前,引我逸興發。

詩詞問答

問:聽雪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聽雪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三

參考注釋

上落

(1).責難;數落。《 * 詞話》第八六回:“幾曾見咱家小大姐面兒來,萬物也要個真實,你老人家就上落我起來。”《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 狄婆子 道:‘可不是真箇怎么?我正待要上落你哩!’” 梁斌 《紅旗譜》三二:“ 老驢頭 坐在炕沿上,把兩隻手掌摳在懷裡,合著眼,閉著嘴,什麼也不說,乾挨 春蘭 上落。”

(2).指價格上漲和下跌所造成的差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那捐的數目,也沒有什麼大上落,總不過一兩元,或者三四元。”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這兩天的行市,不過這樣,至多一兩角洋錢的上落。”

(3).泛指超出標準的差距。 茅盾 《夏夜一點鐘》:“這牌子的手錶走得極準,半秒鐘也不會上落的。”

(4).上下。 魯迅 《準風月談·為翻譯辯護》:“ 中國 人原是喜歡‘搶先’的人民,上落電車、買火車票、寄掛號信,都願意一到便是第一個。”

飛流

(1).快速飛行。《漢書·天文志》:“彗孛飛流,日月薄食。” 蔣光慈 《在黑夜裡》:“你的話如火焰一般的熱烈、飛流。”

(2).指瀑布,飛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西北五六里,有 洪井 ,飛流懸注,其深無底。”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二:“軍捫絶磴松根火,士接飛流馬上泉。”

(3).流星。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讓封第三表》:“則天變彰於飛流,地眚見於震壓。”《魏書·術藝傳·張淵》:“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歸邪繽紛,飛流電舉。”一說,指飛星和流星。兩者微異。 魏收 註:“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絶,流星跡存而不滅。”

池心

池水的中央。 唐 皎然 《兵後經永安法空寺寄悟禪師》詩:“後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樹色起悲風。” 前蜀 李珣 《酒泉子》詞之四:“秋月嬋娟,皎潔碧紗窗外,照花穿竹冷沉沉,印池心。”

趵突

(1).噴涌;奔突。《白雪遺音·馬頭調·濟南八景》:“萬顆珍珠往上起,趵突騰空實好看。”

(2).泛指泉水。 清 趙翼 《靈谷寺》詩:“最後功德水,趵突地底伏。”

有色

(1).指有艷麗容貌的女子。《管子·戒》:“人患飢,而上薄斂焉,則人不患飢矣。人患死,而上寬刑焉,則人不患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遠有色,則四封之內,視君其猶父母邪?”

(2).佛教語。指欲界與 * 有色身(質礙之身)的眾生。《金剛經·大乘正宗分》:“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有色,若無色。”

澹泊

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

清越

清脆激越;清脆悠揚

北音清越。——宋· 蘇軾《石鐘山記》

清越的歌聲

數典

歷舉典故。《鏡花緣》第八十回:“近日還有一種數典的,終日拿著類書查出許多。” 章炳麟 《辨詩》:“詩又與議奏異狀,無取數典, 鍾嶸 所以起例,雖 杜甫 媿之矣。”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惟於小説又復論學説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已,則博識多通又害之。”

寒山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棲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游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戱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於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內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目前

當前,現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興發

(1).指開倉出粟。《孟子·梁惠王下》:“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趙岐 註:“始興惠政,發倉廩以賑貧困不足者也。”

(2).指徵發調用物力人力。 三國 魏 曹操 《收田租令》:“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棉二斤而已。不得擅興發。”《宋書·竟陵王誕傳》:“引石徵材,專擅興發。”《新唐書·李德裕傳》:“假令 安西 可得,即復置都護,以萬人往戍。何所興發?何道饋輓?”

詩詞推薦

聽雪軒原文_聽雪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