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耕鋤事勤苦,賦斂少驅逼。
終日掩柴荊,何嘗知帝力。
詩詞問答
問:《寄題洋川與可學士公園十七首·其十六·野人廬》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注釋
1. 五言絕句 押職韻
參考注釋
耕鋤
(1).耕田除草。亦泛指農作。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日旰懶耕鋤,登高望川陸。”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四》:“﹝ 黃帝 ﹞因民之欲便於耕鋤饁饟守望,而以廬井合之。”
(2).猶剷除。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其數 京 之罪曰:‘列聖詒謀之憲度,掃蕩無餘;一時異議之忠賢,耕鋤略盡。’”
勤苦
勤奮努力
佐讀勤苦。——清· 周容《春酒堂遺書·芋老人傳》
終歲勤苦。——宋· 蘇軾《教戰守》
賦斂
(1).田賦;稅收。《左傳·成公十八年》:“薄賦斂,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土地得到開闢,賦斂數量增加,政治經濟有一番新氣象。”
(2).徵收賦稅。《史記·滑稽列傳》:“ 鄴 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 宋 王安石 《何處難忘酒》詩之一:“賦斂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鄒容 《革命軍》第六章:“濫用名器,致貴賤貧富之格,大相懸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賦斂無度。”
驅逼
見“ 驅逼 ”。
亦作“ 驅偪 ”。驅使逼迫。《晉書·殷仲文傳》:“昔 桓玄 之代,誠復驅逼者眾。”《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依官葉勢,驅逼僧尼。” 清 陸費瑔 《災農謠》:“有司急奉行,徵歛事驅逼。” 清 魏源 《籌海篇一》:“若乘西風馳往下游,則驅偪出海,縱不可殲敵,而可以走敵,永不敢再窺內江矣。”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柴荊
(1).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詩:“暫起柴荊色,輕霑鳥獸羣。” 仇兆鰲 註:“柴荊,小木。”一本作“ 紫荊 ”。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薪》:“依人斬蒿艾,無處拾柴荊。”
(2).指用柴荊做的簡陋門戶。 唐 白居易 《秋遊原上》詩:“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 宋 王安石 《送贊善張君西歸》詩:“柴荊雀有羅,公子數經過。” 清 白華山人 《<十洲春語>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擁土,周匝樊槿,啄啄然聞有叩柴荊者。”
(3).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荊。” 唐 溫庭筠 《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詩:“一水悠悠隔 渭城 , 渭城 風物近柴荊。” 明 高濂 《玉簪記·命試》:“春風桃李遍柴荊,花館琴書不絶吟。”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帝力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漢書·張耳傳》:“且先王亡國,賴皇帝得復國,德流子孫,秋豪皆帝力也。” 唐 高適 《別楊山人》詩:“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宋 范仲淹 《寄贈林逋處士》詩:“未能忘帝力,猶待補天均。”
(2).指皇權統治。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普式庚 少時欲畔帝力,一舉不成,遂以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