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善旌

作者:梅致和 朝代:元代

進善旌原文

巍巍古元聖,製作何其精。

設旌五達衢,錫以進善名。

回飆動旖旎,晴霞絢晶熒。

匪直昭觀美,於以通下情。

至人秉彝性,耿耿懷忠誠。

臨風一遐矚,鼓舞趨皇京。

眷彼鄭蝥弧,周麾呼登城。

漢幟匪不華,所尚唯佳兵。

何如進賢士,相與圖太平。

詩詞問答

問:進善旌的作者是誰?答:梅致和
問:進善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梅致和的名句有哪些?答:梅致和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二

參考注釋

巍巍

高大壯觀的樣子

巍巍乎可畏。——明· 劉基《賣柑者言》

元聖

(1).大聖人。《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 孔 傳:“大聖陳力,謂 伊尹 。” 唐 白居易 《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元聖生乘運,忠賢出應期。” 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第一盞散念》:“紫電流樞,元聖誕應於丕運;妙花雨地,輔臣祗奉於仁祠。”

(2). 孔子 的諡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經說》:“ 祥符 中,諡 孔子 為 元聖 。後避 聖祖 名,改 至聖 。”

製作

(1) 製造

製作玩具

(2) 指寫作

(3) 制度

定製作

何其

多么(多帶有不以為然的口氣)

何其壯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何其糊塗

五達

(1).通達五方的大路。《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2).泛指四通八達的大路。 南朝 宋 謝莊 《送神歌》:“開九重,肅五達。” 唐 權德輿 《廣陵詩》:“八方稱輻湊,五達如砥平。” 唐 劉禹錫 《劉氏集略說》:“五達之井,百汲而盈科,未必涼而甘,所處之勢然也。”

善名

(1).好的名聲。《尹文子·大道上》:“善有善名,惡有惡名。”《韓非子·內儲說上》:“太仁、太不忍人,非善名邪?”

(2).好的名稱,適宜的名稱。《荀子·正名》:“名有固善,徑易而不拂,謂之善名。”

回飆

亦作“ 回飇 ”。旋轉的狂風。 漢 賈誼 《惜誓》:“臨中國之眾人兮,託回飆乎尚羊。” 唐 李白 《久別離》詩:“雲鬟緑鬢罷梳結,愁如回飇亂白雪。” 宋 葉適 《再過吳江贈僧了洪》詩:“回飇掩夾浦,勢與黑樓頏。”參見“ 迴風 ”。

同“ 迴飇 ”。亦作“廻飆”。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何意迴飆舉,吹我入雲中。”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炎夏火再伏,清商暗迴飆。”《鏡花緣》第八八回:“不夜之彩,何假乎 纖阿 之輝;廻飆之能,何虞乎 蜚廉 之怒。”

迴飇:旋轉的狂風。 晉 張協 《雜詩》之二:“浮陽映翠林,迴飇扇緑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夢》:“忽爾迴飇吹一海圖。”

迴飈:同“ 迴飆 ”。亦作“廻飆”。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原隰多悲涼,廻飈卷樹高。”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兄五十韻》:“徂歲憐青鏡,迴飈託素箋。”

旖旎

柔美的樣子

旖旎從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顧青翠之茂葉,繁旖旎之弱條。——成公綏《木蘭賦》

說不盡軟玉溫香,嬌柔旖旎。——《檮杌閒評——明珠緣》

晴霞

明霞。 隋煬帝 《早渡淮》詩:“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 唐 元稹 《紅芍藥》詩:“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將墮。” 宋 劉克莊 《滿江紅》詞:“織女機邊雲錦爛, 天台 賦里晴霞赤。”

晶熒

(1).明亮閃光。 唐 王起 《濁水求珠》詩:“的皪終難掩,晶熒願見收。”《紅樓夢》第六六回:“三姐兒看時,上面龍吞夔護,珠寶晶熒。”

(2).指光亮。 元 周砥 《夜坐懷孝常》詩:“天高玉露瀉,草木流晶熒。”

匪直

不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滱水》:“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引》:“輒不自揆,掇拾補苴,間以窺管,加之梲藻,稍銓梗概,命曰會通。匪直寄大方之嚬笑,抑以為博雅之前驅雲。” 清 曾國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銘》:“匪直戰事,學道亦然。”

觀美

(1).觀察美好的事物。《國語·周語下》:“夫樂不過以聽耳,而美不過以觀目,若聽樂而震,觀美而眩,患莫甚焉。”

(2).外觀美。《孟子·公孫丑下》:“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 朱熹 集註:“欲其堅厚久遠,非特為人觀視之美而已。” 宋 蘇軾 《答虔倅俞括奉議書》:“今觀所示議論,自 東漢 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馭今,有意於濟世之用,而不志於耳目之觀美。” 明 李贄 《送鄭大姚序》:“豈其所以致理者或自有在,彼一切觀美之具有不屑歟?” 周作人 《<蛻龕印存>序》:“飾文字為觀美,雖華夏所獨,而其理極通於繪事。”

於以

(1).猶言於何。在何處。《詩·召南·采蘩》:“於以采蘩?於沼於沚。”

(2).猶言於何。用什麼。《詩·邶風·擊鼓》:“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皇上嘉悼,思存寵異。於以贈之?言登給事。”

(3).猶言至於。《文選·郭璞<江賦>》:“陽鳥爰翔,於以玄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國語》雲‘至於玄月’也。”

(4).猶是以。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御幄立而天開,教場平而霜勁。雷動風行,千騎萬乘,於以威八荒,於以安百姓。”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賦》:“觀其日之始也……龍吐焰而氛霾盪盡,烏騰晶而魑魅潛藏。於以瑞呈五色,於以明列三光。”

因此;是以。 明 方孝孺 《祭王文節公》:“先生平生大節因得陳於殿陛,而達於旒扆之前。於以有學士之贈,於以有文節之謚。”

下情

(1) 下面的情況

下情上達

(2) 民眾的情緒或意願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秉彝

持執常道。《詩·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 傳:“彝,常。” 朱熹 集傳:“秉,執。”《孟子·告子上》引作“秉夷”。 唐 獨孤及 《故太保贈太師韓國苗公謚議》:“協恭秉彝,動罔違德。” 清 方苞 《為秦門高貞女糾舉本引》:“天屬之情,秉彝之性,惟遘閔凶、備危苦而後庶一見之。”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吾民宜固其秉彝之心田,冒萬難以排去其摧凌。”

耿懷

直率的情懷。 唐 鄭谷 《贈宗人前 * 宰君》詩:“孤散恨無推唱路,耿懷吟得贈君詩。”

忠誠

盡心竭力

忠誠無私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遐矚

遠眺,遠望。 唐 趙冬曦 《奉和張燕公早霽南樓》:“方曙躋南樓,憑軒肆遐矚。” 明 袁宗道 《大別山記》:“ 晴川閣 踞其首, 方亭 踞其背,遐矚遠瞻,閣不如亭。”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登高遐矚一憑弔,淒涼寒戍悲笳音。”

鼓舞

鼓動;激發

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小米的回憶》

皇京

帝都。《後漢書·董卓傳贊》:“方 夏 崩沸,皇京煙埃。”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聞皇京多才,欽羨彌至。” 唐 張說 《奉和聖制途經華山》:“ 西嶽 鎮皇京, 中峯 入太清。” 清 姚鼐 《阜城作》詩:“披我故時裘,浩歌出皇京。”

蝥弧

春秋 諸侯 鄭伯 旗名。後借指軍旗。《左傳·隱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鄭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 子都 自下射之,顛。” 孔穎達 疏:“《周禮》諸侯建旂,孤卿建旜。而《左傳》 鄭 有蝥孤, 齊 有靈姑鉟,皆諸侯之旗也……其名當時為之,其義不可知也。” 唐 盧綸 《和張僕射<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太平天囯 楊秀清 蕭朝貴 《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公等世居中國,孰非上帝子女,倘能奉天誅妖,執蝥弧以先登,戒 防風 之後至;在世英雄無比,在天榮耀無疆。”

漢幟

(1). 漢王 劉邦 軍隊的旗幟。《漢書·韓信傳》:“拔 趙 幟,立 漢 幟。”

(2). 漢 人軍隊的旗幟。 唐 李約 《從軍行》:“游軍藏 漢 幟,降騎説蕃情。” 黎元洪 《檄山東文》:“陟 泰山 之巔,揮吾 漢 幟;決 黃河 之水,滌彼胡氛。”

(3). 漢 學的標幟。 清 皮錫瑞 《經學歷史·經學復盛時代》:“ 惠 戴 諸儒,為 漢 學大宗,已盡棄 宋 詮,獨標 漢 幟矣。”參見“ 漢學 ”。

不華

不開花。華,同“ 花 ”。 漢 徐幹 《中論·夭壽》:“且夫信無過於四時,而春或不華,夏或隕霜,秋或雨霜,冬或無冰。”

佳兵

《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河上公 註:“祥,善也。兵者,驚精神,濁和氣,不善人之器也,不當修飾之。” 王念孫 《讀書雜誌餘編上·老子》:“佳當作‘隹’,字之誤也。隹,古‘唯’字也。” 唐 碑本作“唯”。 元 經幢作“隹”。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甲乙本皆無“佳”字。 魏源 《老子本義》引 袁昶 註:“然 漢 人已有佳兵不祥之語,則作佳兵亦古本也。”後世沿用“佳兵”為堅甲利兵或好用兵之義。 南朝 梁 庾肩吾 《被使從渡江》詩:“八陣引佳兵,三河總艫軸。” 唐 陳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詩:“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 宋 岳珂 《桯史·逆亮辭怪》:“ 金 酋 亮 ……既立,遂肆暴無忌,佳兵苛役,以迄於亡。” 清 顧炎武 《羌湖引》:“佳兵不祥,天道好還,為賊自賊,為殘自殘。” 章炳麟 《國家論》:“世人以功成骨枯為佳兵者戒,不悟事雖合義,行跡非不與佳兵者同也。”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賢士

有才能的人

賢士之處世。——《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詩詞推薦

進善旌原文_進善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