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竺庵二首·其二原文
天竺自在西,而何斯曰東。
萬物有對偶,是理豈不同。
設更過東嶂,此仍為西峰。
咄哉庵之竺,東西適莫從。
境固未能定,名亦安有窮。
三耳難實非,三幡色即空。
金仙坐無言,蓋示超乘宗。
詩詞問答
問:東竺庵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東竺庵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
2. 平聲
參考注釋
天竺
我國古代稱印度
自在
(1) 自由;無拘束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唐· 李鹹用《游寺》
(2) 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而何
(1).猶如何。怎樣。《左傳·昭公四年》:“ 牛 謂 叔孫 :‘見 仲 而何?’” 杜預 註:“而何,如何。”
(2).猶如何。怎么。《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 晉國 ,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 王充 《論衡·順鼓》:“久雨湛水溢,誰致之者……擊鼓攻社,而何救止?”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對偶
(1) 在命題演算中,整個公式里交換合取與變換而得到的結果
(2)
(3) 兩個相反成分中的第二個
與論題對立的對偶
(4) 一種修辭方式: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或用兩個對稱語句加強語言效果(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5) 指配偶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適莫
指用情的親疏厚薄。《後漢書·李燮傳》:“時 潁川 荀爽 、 賈彪 ,雖俱知名而不相能, 燮 並交二子,情無適莫,世稱其平正。”《三國志·吳志·顧雍傳》:“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適,音的。心之所主為適,心之所否為莫。” 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仁視群品,無間親疏,義使英材,無比適莫。”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劉蕺山集》:“觀此可知當日 東林 諸君子蹇裳濡足之習,先生亦心非之,故言之凜然,絶無適莫。”
有窮
(1).有窮盡,有止境。《莊子·則陽》:“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
(2).遭受困窮。《論語·衛靈公》:“ 子路 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晉 劉琨 《扶風歌》:“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窮。”
(3). 夏 代國名。其地在今 山東省 德州市 南。有,詞頭。《書·五子之歌》:“ 有窮 后羿 因民弗忍距於 河 。” 孔 傳:“ 有窮 ,國名; 羿 ,諸侯名。”《左傳·襄公四年》“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 晉 杜預 註:“ 仲康 卒,子 相 立, 羿 遂代 相 ,號曰 有窮 。”參閱《史記·夏本紀》。
三耳
(1).傳說 隋 董慎 被冥府追為右曹從事,召 常州 秀才 張審通 掌書記。 慎 令為判,申天府。有黃衫人持天符雲,所申不當。 慎 怒,以方寸肉塞其耳。 審通 再判之,後有天符來雲,甚允當。 慎 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兒擘為耳,安於額上,曰:“塞君一耳,與君三耳,可乎?”後 審通 復活,覺額癢,湧出一耳,尤聰。時人笑曰:“天有九頭鳥,地有三耳秀才。”後即以此為典,謂人聰明穎悟,異於往常。 宋 蘇軾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雨快。”參閱 施元之 注 蘇 詩引 宋 張君房 《脞說》。
(2).謂兩耳之外別有一耳,主聽。為 先秦 名家詭辯論題之一。《孔叢子·公孫龍》:“ 公孫龍 言臧之三耳甚辨析。”
三幡
道家謂色、空、觀三者最易搖盪人心,故以三幡為喻。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 清 姚鼐 《九月八日謁明孝陵遊覽靈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園》詩:“寘彼萬古懷,企此三幡通。”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王琦 註:“金仙,謂佛。”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惱,徘徊夜未眠,月中乘興去,還擬問金仙。” 清 姚鼐 《嶽麓寺》詩:“試將萬古懷,移問金仙術。”
超乘
(1).跳躍上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楊伯峻 註:“超乘者, 畢沅 《呂氏春秋新校正》云:‘蓋既下而即躍以上車,示其有勇。’超,《説文》云:‘跳也。’ 畢 説可信。” 唐 虞羽客 《結客少年場行》:“蒙輪恆顧敵,超乘忽爭先。”
(2).引申指勇士、武士。 南朝 梁 沉約 《應詔樂游苑餞呂僧珍》詩:“超乘盡三屬,選士皆百金。”
(3).形容勇猛敏捷。 漢 王充 《論衡·無形》:“凡可冀者,以老翁變為嬰兒,其次,白髮復黑,齒落復生,身氣丁強,超乘不衰,乃可貴也。”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才情雅致》:“募軼羣之士,得徹札超乘者千餘。”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撫議》:“一曰簡精鋭。竊見首領既降,部曲漸多,概遣,恐鼓舞非宜;全留,又芻粟難給,莫若十中選一,千中選百,擇其超乘,按名補伍。”
(4).馳驟。《冷眼觀》第十五回:“便以一騎授舉子,恍惚間覺超乘不可控制,約半夜已達其所。”
(1).交通運輸工具的乘客量超過其規定標準。
(2).出眾;上乘。 明 馮夢龍 《雙雄記·劉翁遇魏》:“念 丹生 夫婿才超乘,與 劉叟 交深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