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挽哲宗皇帝二首·其一原文
遍覆仁無外,尊居道可名。
就堯方日出,過杞忽天傾。
海闊金鳧下,宮開玉鎖鳴。
早知龍竟去,鑄鼎不須成。
詩詞問答
問:恭挽哲宗皇帝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畢仲游
問:恭挽哲宗皇帝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恭挽哲宗皇帝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無外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何休 註:“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2).猶無窮,無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呂氏春秋·下賢》:“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高誘 註:“道在大能大,故無復有外。”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這 陰山 ……其大無外,其高無比。”
(3).沒有外物。《莊子·則陽》:“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郭象 註:“無彼我則無內外也。”
(4).指遠方。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惠澤播於黎苗,威靈振乎無外。” 晉 傅玄 《喜霽賦》:“播仁風於無外。”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致語》:“若帝之初,達四聰於無外。”
(5).猶言沒有兩樣。《晉書·刑法志》:“ 江 左無外,蠻陬來格。” 宋 司馬光 《勸學歌》:“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
日出
指太陽初升出地平線或最初看到的太陽的出現
金鳧
(1).金鑄的鳧。帝王陪葬物。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 張善 為 日南 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獻。 張善 該博多通,考其年月,即 秦始皇 墓之金鳧也。” 唐 李白 《襄陽歌》:“誰能憂彼身後事,金鳧銀鴨葬死灰。” 明 文徵明 《虎丘劍池》詩:“金鳧寂寞隨塵刼,石闕分明有洞天。”參見“ 金雁 ”。
(2).燈名。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臨光宴》:“正月十五夜, 元宗 於 常春殿 張臨光宴,白鷺轉花、黃龍吐水、金鳧銀燕……皆燈也。”
(3).鳧形香爐。 明 夏完淳 《寒燈賦》:“臥玉虎而欲飛,擁金鳧而不暖。” 清 陳維崧 《三姝媚·紀半塘所見》詞:“此際蘭閨,定雙擁金鳧,換吹鈿笛。”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器用·香爐》:“金猊、寳鴨、金鳧,皆焚香器也。”
玉鎖
(1).鎖的美稱。 宋 蘇軾 《武昌西山》詩:“ 江 邊曉夢忽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 宋 吳文英 《法曲獻仙音·和丁宏庵韻》詞:“料鸚籠玉鎖,夢裡隔花時見。”
(2).比喻羈身之物。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四折:“我如今把玉鎖頓開,金枷不帶;撇了酒色,辭了財氣,跳出牆來。” 元 無名氏 《一錠銀》曲:“欲待歸去力不加,有玉鎖金枷。兒女成人長大,無是非早歸那林下。”《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莫把金枷套頭,休將玉鎖纏身。”
早知
對未來事件能超常預知的現象
鑄鼎
(1).見“ 鑄鼎象物 ”。
(2).指 黃帝 鑄鼎乘龍的傳說。《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 荊山 前。” 明 張居正 《泰陵春祀》詩:“當年聞鑄鼎,此日想遺弓。”亦用為帝王死去之典。 唐 舒元輿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天地方開泰,鑄鼎成繼述。”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