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宜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受宜居原文

山居在何所,乃在盤之曲。

煙雲萬峰供,丹青一窗足。

清風忽滿林,落葉紅蔌蔌。

四時無不宜,虛受隨人慾。

然予絜矩處,應是名臣錄。

詩詞問答

問:受宜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受宜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二

參考注釋

山居

(1).居住于山中。《戰國策·韓策一》:“ 韓 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

(2).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貧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尋幾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清 姚鼐 《登泰山道里記序》:“比有 岱宗 之游,過訪 聶君 山居,迺索其書讀之。”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煙雲

煙氣和雲

煙雲繚繞

丹青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落葉

落葉植物在生長季節末或一短時間內的葉子分離或脫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內斷斷續續的自然掉葉

蔌蔌

(1).猥瑣醜陋貌。《詩·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毛 傳:“蔌蔌,陋也。” 林紓 《讀<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滿朝列,國豈有不卒斬者耶!”

(2).風勁烈貌。《文選·鮑照<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 李善 註:“蔌蔌,風聲勁疾之貌。” 唐 韓愈 《雨》詩:“坐來蔌蔌山風疾,山雨隨風暗原隰。”

(3).飄落貌。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之二:“洞口春紅飛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 宋 蘇軾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詞:“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明 高啟 《梅花》詩之八:“枝頭誰見花驚處,嫋嫋微風蔌蔌霜。”

(4).涓流貌。 宋 蘇軾 《食甘》詩:“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宋 蘇軾 《賀新郎·夏景》詞:“共粉淚,兩蔌蔌。”

(5).象聲詞。輕微之聲。《南史·王晏傳》:“見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視之,猶木也。 晏 惡之,乃以紙裹桷子,猶紙內搖動,蔌蔌有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經文》:“會夜,大霧晦黑,乃設伏。縱羊山中走,齕草,蔌蔌有聲。”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虛受

(1).虛心接受。語本《易·鹹》:“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孔穎達 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鹹》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 南朝 梁 沉約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之二:“義重師匡,業貴虛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諫》:“﹝ 張玄素 謂 太宗 曰:﹞臣觀自古已來,未有如 隋 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 宋 范仲淹 《從諫如流賦》:“所以明虛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雖濡首而何傷;補袞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名臣

有名的賢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張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唐 呂延濟 題註:“名臣,謂有賢才,立功業,垂名於後代者也。” 宋 梅堯臣 《謹賦》詩:“往往得遺逸,烜赫見名臣。”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古今必無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魯迅 《墳·論“ * !”》:“身分也高了,家譜也修了,還要尋一個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詩詞推薦

受宜居原文_受宜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