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雜興·其一原文
古帝論匡山,南國之德鎮。
邇來得躋攀,此語始吾信。
雄雄壓九江,矗矗排萬仞。
青天落飛瀑,白日雷霆震。
石鏡俄忽開,孤光舞而運。
異花無冬春,瑤草亦芳潤。
遠公初渡江,道譽藹東晉。
劉雷贊高風,遁世各無悶。
陳跡虎溪頭,於今誰與訊。
詩詞問答
問:廬山雜興·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廬山雜興·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古帝
(1).指天帝。《詩·商頌·玄鳥》:“古帝命 武湯 ,正域彼四方。” 鄭玄 箋:“古帝,天也。天帝命有威武之德者 成湯 ,使之長有邦域,為政於天下。” 馬瑞辰 通釋:“正義雲引《尚書緯》云:‘曰若稽古帝 堯 。’古,天也……古帝,猶言昊天上帝。”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 屈原 ﹞於是放言遐思,稱古帝,懷神山,呼龍虬,思佚女,申紓其心,自明無罪。”
(2).指前代帝王。 唐 杜甫 《杜鵑》詩:“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匡山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廬山 。《梁書·處士傳·劉慧斐》:“嘗還都,途經 尋陽 ,游於 匡山 。” 唐 韓愈 《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詩:“偶到 匡山 曾住處,幾行衰淚落煙霞。” 宋 葉適 《送趙季清兼謝所惠詩》:“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煙霞鮮。”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魔見》:“廟食 匡山 已百春,威靈顯赫四方聞。”參見“ 匡廬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縣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見》詩:“ 匡山 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3).山名。在 浙江省 龍泉縣 。此山四旁奮起,而中部低下,狀如箕匡,故名。
南國
祖國的南部
來得
顯得
騎車太累,不如叫輛出租來得舒服
躋攀
亦作“ 躋扳 ”。猶攀登。 唐 杜甫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藩吊方漕西歸》詞:“儘緣雲鳥道,躋攀絶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長白山》:“雲霧開散, 長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勝駭異。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獨癸巳諸君,躋扳尺寸,竭蹶終身。”
雄雄
(1).威勢盛大貌;旺盛貌。《楚辭·大招》:“雄雄赫赫,天德明只。” 朱熹 集註:“雄雄,威勢盛也。” 唐 權德輿 《建除詩》:“建節出王都,雄雄大丈夫。”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榆關》引 明 湯顯祖 《邊市歌》:“中興 漢水 天飛龍,天街月氣何雄雄?”
(2).眾多貌。《爾雅·釋訓》“薨薨,眾也” 唐 陸德明 釋文:“薨薨, 顧舍人 本作雄雄。” 明 湯顯祖 《紫釵記·雄番竊霸》:“橫行 崑崙 嶺西,片片雪花吹鐵甲;直透 赤濱河 北,雄雄星宿立鑌刀。”
(3).形容聲音宏大。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鐘銘》:“雄雄洪鐘砰隱天,雷鼓霆擊警大千。” 前蜀 貫休 《送鄭使君》詩:“謳歌合合千門樂,鼙角雄雄一閣雷。”
矗矗
(1).高峻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嶄巖嵾嵳。” 南朝 宋 謝靈運 《上留田行》:“循聽一何矗矗。”《明史·外國傳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鎮王國。” 清 錢謙益 《王師二十四韻》:“豐碑並崇廟,矗矗夕陽西。” 康有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學者》詩:“桂山矗矗桂樹直,神秀啟闢必有先。”
(2).重迭貌。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詩:“魚腥矗矗橋邊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宋 司馬光 《夏夜》詩:“溽暑鬱不開,矗矗雲萬疊。” 清 曹寅 《望雨謠》:“海雲矗矗吹龍風,玄芝倐變金芙蓉。”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玳瑁報恩》:“ 熊 ( 熊元 )見魚口中氣矗矗成雲,異之。”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飛瀑
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典雅》:“眼琴緑陰,上有飛瀑。” 清 林則徐 《即目》詩:“飛瀑正拖千嶂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劉大白 《丁寧(二)》詩:“這是你心裡的飛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聲。”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霆震
(1).雷霆震動。《後漢書·董卓傳》:“大風雨,霆震 卓 墓。”
(2).形容聲威巨大。《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 紹 遣將攻之,連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袁紹 與 瓚 書曰:‘……是時足下兵氣霆震,駿馬電發。’” 晉 潘岳 《西征賦》:“ 魏武 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
石鏡
(1).如鏡的山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 唐 李白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詩:“ 松門 拂中道,石鏡迴清光。” 王琦 註:“﹝ 松門山 ﹞上有石鏡,光可照人。”《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鏡山 。山有圓石,其光如鏡,照見人影。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遊戲,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身穿蟒衣玉帶。”
(2).水母的別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鮓,一名石鏡,南人治而食之。”
(3).凍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坤輿·冰》:“ 黎民表 詩:‘含風石鏡融。’按:石鏡,謂冰也。”
俄忽
(1).一會兒;極短的時間。《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祝令林出外間,遂見向枕,謂枕內歷年載,而實俄忽之間矣。”
(2).謂突然間。 明 高啟 《立秋前三日過周南飲》詩:“青天俄忽震霹靂,白浪翻江怒蛟吼。”
孤光
(1).遠處映射的光。《文選·沉約<詠湖中雁>》詩:“群浮動輕浪,單汎逐孤光。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 張銑 註:“孤,猶遠也。”
(2).孤獨的光,單獨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 唐 杜甫 《王兵馬使二角鷹》詩:“中有萬里之 長江 ,迴風滔日孤光動。” 仇兆鰲 註:“孤光浮動,日映 江 波也。” 唐 賈島 《酬朱侍御望月見寄》詩:“相思唯有霜臺月,望盡孤光見卻生。” 宋 蘇軾 《西江月·茶詞》:“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悽然北望。” 宋 楊萬里 《攸山望石臼湖》詩:“雨中深閉轎窗紗,驚見孤光射眼花。一顧平湖山盡處,碧銅鏡外走青蛇。” 清 龔自珍 《戒將歸文》:“予幽幽以自嫮兮,非眾磨之能穴。恥列炬之平然兮,非孤光之所逼。”
(3).猶孤影。 唐 杜甫 《桔柏渡》詩:“孤光隱顧盼,遊子悵寂寥。” 仇兆鰲 註:“孤光,孤影也。” 唐 李頎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詩:“石崖向西豁,引領望 黃河 。千里一飛鳥,孤光東逝波。”
瑤草
(1).傳說中的香草。 漢 東方朔 《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唐 李賀 《天上謠》:“ 王子 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魯迅 《墳·雜憶》:“我當時的意思……並不是從什麼‘藝術之宮’里伸出手來,拔了海外的奇花瑤草,來移植在 華 國的藝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 呂向 註:“瑤草、玉樹,皆美言之。” 金 元好問 《春風來》詩:“春風來時瑤草芳,緑池珠樹宿鴛鴦。” 明 袁中道 《武當》詩之二:“ 秦 敦 漢 鼎存膚骨,瑤草瓊枝作鬘鬟。”
(3).被雪覆蓋的草。 宋 蘇軾 《蔡州道遇雪》詩:“三徑瑤草合,一缾井花溫。”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諸子游平山堂大雪驟至》詩:“喜勝褰瑤草,狂思倒葛巾。”
芳潤
芳香潤澤。亦用以喻文辭之精華。 晉 陸機 《文賦》:“傾羣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 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高遠如長空片雲,芳潤如露蕙春蘭。”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 黃詹事 才伯 ,性尚沖和,韻含芳潤,玄覽 鰲洲 ,藏珍 瓊海 ,為一代名家。”
遠公
晉 高僧 慧遠 ,居 廬山 東林寺 ,世人稱為 遠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詩:“嘗讀 遠公 傳,永懷塵外蹤。” 宋 梅堯臣 《訪礦坑老僧》詩:“莫貰 遠公 酒,余非 陶令 賢。” 清 秦朝釪 《消寒詩話》四一:“ 遠公 置酒, 佛印 燒豬,真正名士,佛亦當少恕。”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道譽
指精通經義、道行高深的聲譽。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明州 大梅山 長老 法英 ,少有道譽,兼通外學。” 宋 道潛 《廬山雜興》詩之一:“ 遠公 初渡 江 ,道譽藹 東晉 。”
東晉
朝代名。公元317-420年。 西晉 滅亡後, 司馬睿 在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重建政權,史稱 東晉 。後為 南朝 宋 劉裕 取代。共歷十一帝。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遁世
獨自隱居,避開俗世;避世隱居
遁世絕俗
無悶
(1).沒有苦惱。多形容遺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易·乾》:“《文言》曰:……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持操豈獨苦,無悶徵在今。” 唐 白居易 《刑部尚書致仕》詩:“全家遁世曾無悶,半俸資身亦有餘。”
(2).詞牌名。即“催雪”。 宋 王沂孫 、 程垓 有此詞,計九十九字。 宋 吳文英 有《催雪》一調,與此全同。參閱 清 萬樹 《詞律》卷十六。
沒有憂煩。《易·乾》:“不成乎名,遯世無悶。” 成玄英 疏:“無悶者,謂逃遯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
陳跡
過去的事跡;舊跡;過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徵。——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陳跡
溪頭
猶溪邊。 唐 李端 《送客東歸》詩:“行人相見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詞:“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 吳偉業 《過諸乾一細林山館》詩:“橋痕穿谷口,亭影壓溪頭。”
谿頭:猶溪中。 清 徐恪 《桃葉曲》:“五月南風來,谿頭長蓮葉。”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