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孟頫蘭亭脩稧圖原文
本是水晶宮裡人,渡江卻往山陰1-1道。
可知山水興不淺,適興惟益取其好。
鏡中行以至蘭亭,把筆遂寫脩稧藁。
氣清天朗時復佳,峻岭激湍境值巧。
爾時游者卌二人,亦有少年亦有老。
十一人詩成兩篇,十五人成一篇早。
其十六人乃弗成,罰以三觥蔽辜了。
群從齊契共嬉春,玉樹芝蘭庭際繞。
事固可傳圖可傳,玉枕更貌佳文小。
詩詞問答
問:題趙孟頫蘭亭脩稧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趙孟頫蘭亭脩稧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
2. 用王羲之詩語
參考注釋
水晶宮
傳說中的水下宮殿,為龍王所居住
里人
(1).同里的人,同鄉。《晏子春秋·問上九》:“人有酤酒者,為器甚潔清,置表甚長,而酒酸不售。問之里人其故。”《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後五六歲,有里人如 成 先病,請藥甚急, 成 愍而與之。” 宋 曾鞏 《仙都觀三門記》:“予與 齊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貯金,里人稱之‘八缸’。”
(2).里中主事者。《國語·魯語上》:“唯里人所命次。” 韋昭 註:“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陽李愬僕射獻唐雅詩啟》:“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3).俚人,鄙俗的人。 清 吳偉業 《琵琶行》:“里人度曲 魏良輔 ,高士填詞 梁伯龍 。”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山陰
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可知
見“ 可知道 ”。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適興
猶遣興。《二刻拍案驚奇》:“偶與朋友輩適興閒步,容或有之,並無越禮之事。” 清 陳夢雷 《湧泉寺》詩:“俗客少過偏適興,老僧靜對更忘言。”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以至
(1) 表示延伸
以至諸峰之頂。——宋· 沈括《夢溪筆談》
以至鳥獸木石。——明· 魏學洢《核舟記》
(2) 表示結果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蘭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 東晉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游於此, 羲之 作《蘭亭集序》。
(2).指《蘭亭帖》。 唐 李約 《蕭子云飛白蕭字贊序》:“比獲《蘭亭》之書,世情觀之,未若野人之塊,不闕於世,在世為無用之物,苟適余意,於余則有用已多。” 宋 陸游 《太平時》詞:“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儀 《<蘭亭集>刻》:“《蘭亭》一百一十七刻,裝褫作十冊,乃 南宋 理宗 內府所藏,每版有內府圖書鈐縫玉池上,後歸 賈平章 。” 郁達夫 《寄映霞》詩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傳,苦無椽筆寫《蘭亭》。”
(3).見“ 蘭亭春 ”。
把筆
(1).執筆。借指書寫;寫作。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失職不把筆,珠璣為君編。”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強記則博聞,博聞必強記,此常理而不盡然。至博聞強記而不解把筆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園看梅憶子猷》詩:“我行 石城 東,每擬寫橫幅。遠慚北枝妙,把筆手先縮。” 王統照 《<王統照短篇小說集>序言》:“由於年來久病,住醫院和休養時多,不能把筆。”
(2).握著初學兒童的手和筆教其習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把字》:“把筆猶言握筆,今小兒初就塾,蒙師把筆。”
清天
(1) 清澈的天空
(2) 清官(常指舊中國能秉公行事的執法官)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峻岭
連綿的高山。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明 劉基 《過閩關》詩:“峻岭如弓驛路賒,清溪一帶抱水斜。” 清 徐翔鵾《普安道中》詩:“橫穿峻岭幾千丈,直下危峰數十盤。”
激湍
急流。 晉 潘岳 《西征賦》:“交渠引漕,激湍生風。” 明 劉基 《平西蜀頌序》:“是故冬寒之極,必有陽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陳去病 《夜宿張家口獨步通橋望月》詩:“依稀月有聲,靜探乃激湍。” 陳毅 《水調歌頭·四游良口》詞:“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廠房發電,軋軋奏鐃歌。”
爾時
猶言其時或彼時。《左傳·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將中軍,辭曰: 伯游 長,昔臣習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晉 杜預 註:“ 罃 代將中軍, 士匄 佐之。 匄 今將讓,故謂爾時之舉,不以己賢。”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新中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一篇
(1).古時文字皆著之於竹簡,用牛皮編串如冊,是為一篇。後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墨子·明鬼下》:“聖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 漢 王充 《論衡·本性》:“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故 世子 作養書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學士代書》詩:“一篇從日下,雙鯉送天涯。” 金 元好問 《遣興》詩:“一篇詩遣興,三醆酒扶頭。”
(2).全篇。 晉 陸機 《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語類》卷八四:“此是一篇綱領。”
蔽辜
猶抵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台省·御史阿內侍》:“ 能 之稔惡,天下所恨, 瑞 以憲臣奏保,寸斬不足蔽辜。”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我死不蔽辜,故天以汝等示身後之罰。”《鏡花緣》第四五回:“二畜罪惡甚重,必須禁錮在 無腸國 富室東厠,始足蔽辜。”
群從
指堂兄弟及諸子侄。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禮服名羣從,恩愛若同生。”《晉書·阮鹹傳》:“羣從昆弟,莫不以放達為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兄弟不睦,則子姪不愛。子姪不愛,則羣從致薄。” 唐 楊炯 《伯父楊公墓志銘》:“乃率羣從子弟,營別業於 宜神鄉 之 望仙里 。”
齊契
(1).同心默契。《晉書·桓溫傳》:“允應靈休,天人齊契!”《南齊書·氐傳》:“宣播朝威,招誘 戎 種,萬里齊契,響然歸從。”
(2).志趣相同的人。 晉 孫楚 《征西官屬送於陟陽候作》詩:“齊契在今朝,守之與偕老。” 晉 王羲之 《蘭亭》詩之一:“迺攜齊契,散懷一丘。”
(3).猶合契。謂相符合。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足下得不為託心無神鬼,齊契於 董生 耶?”
嬉春
遊樂於春光之中。 謝英伯 《金陵雜詠》:“冥冥氛祲幾時消,孤負嬉春兩粉橈。”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一:“田裡的麥苗猶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動她們的嫩綠的衣裳。”
玉樹芝蘭
玉樹:用玉做的樹;芝蘭: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可傳
(1).可以傳後;可以傳授。《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2).可以流傳。 唐 韓愈 《謝自然詩》:“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玉枕
(1).玉制或玉飾的枕頭。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稱。《晉書·王澄傳》:“ 澄 左右有二十人,持鐵馬鞭為衛, 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故 敦 ( 王敦 )未之得發。” 唐 胡曾 《車遙遙》詩:“玉枕夜殘魚信絶,金鈿秋盡雁書遙。” 宋 李清照 《醉花陰》詞:“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明 陳子龍 《少年游·春情》詞:“玉枕寒深,冰綃香淺,無計與多情。”
(2).指玉枕骨。《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 曰:‘ 馬侍御 伏犀貫腦,兼有玉枕,又背如負物,當富貴不可言。’”
(3).見“ 玉枕穴 ”。
佳文
優美的詩文。 唐 權德輿 《臥病喜惠上人李鍊師茅處士見訪因以贈》詩:“支郎有佳文,新句凌碧雲。” 魯迅 《準風月談·答“兼示”》:“但我不知道 施先生 做國文教員的時候,對於學生的作文,是否以富有《莊子》文法與《文選》字彙者為佳文。”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責望要須精舉業,未應道義略唐虞李呂《送千二十侄五首》
- 游侶魚貫前,野航欣有托陳三立《後湖觀荷》
- 知愚何止三十里,咫尺須論百千界李彌遜《寄題翠樊亭》
- 棲食更如此,餘非鳳所堪李伯魚《桐竹贈張燕公》
- 何處金刀膾玉,畫船傍柳頻催
- 織錦秦川竇氏妻
- 共悲行路難,況逢江南春獨孤及《庚子歲避地至玉山,酬韓司馬所贈》
- 影覆詩書府,根盤禮義鄉孔舜亮《手植檜》
- 無煩尋道士,不要學仙方
- 夜宿荒村曰范田,聲聲頻滴屋檐前陳淳《西征范田遇雪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