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達山汗素爾坦沙貢刀歌原文
獻馘早已嘉攄誠,薄來厚往遣使行。
感恩致貢器用呈,佩刀一握偃月形。
兩馬先之白與青,邊臣代進達帝京。
出鞘麗水躍如星,昆吾割玉古所稱。
銛鋒鑄出浪人精,寶鈿金錯太麗生。
皮室革帶堅且輕,無所用也方銷兵,付弆武庫徵來庭。
詩詞問答
問:拔達山汗素爾坦沙貢刀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拔達山汗素爾坦沙貢刀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
參考注釋
獻馘
古時出戰殺敵,割取左耳,以獻上論功。馘,被殺者之左耳。亦泛指奏凱報捷。《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鄭玄 箋:“馘,所格者之左耳。”《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獻馘萬計,遂定邊城。” 李周翰 註:“戰勝則割死人之耳,以獻於君。”《三國演義》第七一回:“獻馘功勳重,開疆展帝畿。” 清 孫枝蔚 《寄懷王詒上祭酒》詩:“池邊傳獻馘,殿上待賡詩。”
早已
(1) 很早就;事情完成很久或時間過去很久
開演時間還沒到,戲院門口早已擠滿了觀眾
(2) 〈方〉∶早前;從前
早已的事,不提了
攄誠
猶竭誠。
遣使
謂派遣使者。《韓非子·八經》:“兵士約其軍吏,遣使約其行介。”《後漢書·班固傳下》:“時北單于遣使貢獻,求欲和親。”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會奏遣使迎復》:“禮部會奏,虜請遣使迎復,當從。” 清 魏源 《都中吟》之一:“昨日 大河 決金堤,遣使合工桃浪詩。”
感恩
(1)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器用
(1) 指器皿用具
器用什物
(2) 兵器與農具
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國語》
(3) 才具;才幹
有膽略器用
(4) 比喻人才
國家之器用也。——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
佩刀
腰間佩帶的刀
引佩刀自刺。——《漢書·李廣蘇建傳》
一握
(1).猶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 孔穎達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間,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訓》:“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許惇傳》:“ 齊文宣 嘗因酒酣,提 惇 鬚稱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問 《銅鞮次村道中》詩:“昂頭天一握,放腳百丈井。”
(2).猶一柄。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徐劉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橫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湯問》:“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蘇軾 《次韻范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種算法,布竹籌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為“一握”。《漢書·律曆志上》:“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六觚,六角也。”
偃月
(1).橫臥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覽》卷四引 漢 京房 《易飛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稱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蘭盪》:“田畛細流,入池如偃月。”
(3).指額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認為極貴之相。《戰國策·中山策》:“其容貌顏色,固已過絶人矣;若乃其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 鮑彪 註:“偃月,額骨。”《後漢書·皇后紀下·順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見後,驚,再拜賀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
(4).營陣名。《新唐書·突厥傳上》:“大將將兵,柄不得專,一曰為偃月,一曰為魚麗,三軍萬夫,環旋翔佯,愰駭之間,虜騎乘之。” 唐 方乾 《狂寇後上劉尚書》詩:“纔施偃月行軍令,便見台星逼座隅。”參見“ 偃月營 ”、“ 偃月陣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岳侯追封》:“雖懷 子儀 貫日之忠,曾無其福;卒墮 林甫 偃月 之計,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之十:“權臣坐 偃月 ,棄官如飄蓬。”參見“ 偃月堂 ”。
兩馬
指國馬與公馬。國馬,民間所出之馬,供往來之用;公馬,官家所給之馬,供公家運輸和軍隊使用。《孟子·盡心下》:“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 趙岐 註:“兩馬者,《春秋外傳》曰:‘國馬足以行關,公馬足以稱賦。’” 朱熹 集註:“此章文義本不可曉,舊説相承如此。”參閱 清 焦循 《孟子正義》卷十四。
邊臣
亦作“邉臣”。駐守邊疆的大臣、官員。 唐 賈島 《頌德上賈常侍》詩:“邊臣説使朝天子,發語轟然激夏雷。” 宋 蘇轍 《上皇帝書》:“既而邉臣失律,先事輕發,亦既入踐其國,係虜其民矣。” 清 鄧顯鶴 《書楚寶增輯<熊襄愍傳>後》:“夫同一邊臣,才地相近,而成敗禍福相反若此。”
進達
(1).謂進薦仕宦。《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太祖 以 彧 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益》:“同輩行稍進達, 益 久不升,鬱鬱去游 燕 趙 間。”
(2).進抵;達到。《晉書·劉弘傳》:“猥蒙含宥,被遣之職,即進達所鎮。”《宋書·柳元景傳》:“ 季明 進達 高門 木城 ,值 永昌王 入 弘農 ,乃回,還 盧氏 ,據險自固。” 宋 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一》:“致是懇誠,稽於進達。”
帝京
帝都;京都。《漢武故事》:“上幸 河東 ,欣言中流,與群臣飲宴,顧視帝京,乃自作《秋風辭》。”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 潯陽 城。” 明 邊貢 《重贈吳國賓》詩:“休把客衣輕浣濯,此中猶有帝京塵。” 清 黃景仁 《都門秋思》詩:“帝京欲賦慚才思,自掩蕭齋著惱公。”
麗水
縣名。在浙江省南部,甌江中游
躍如
(1).躍躍欲試貌。《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2).形容充分顯露。 明 李贄 《與汪鼎甫書》:“《説書》一冊,《時文古義》二冊,中間可取者,以其不著色相而題旨躍如。” 魯迅 《而已集·革“首領”》:“那是發熱的時候所寫,所以已經脫掉了紳士的黑洋服,真相躍如了。”
昆吾
(1).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二百里曰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銅。” 郭璞 註:“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唐 崔融 《詠寶劍》:“寶劍出 昆吾 ,龜龍夾彩珠。”
(2).美石名。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珉昆吾。”《雲笈七籤》卷二六:“﹝ 流洲 ﹞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泥。”
(3).用昆吾石冶煉成鐵製作的刀劍。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他輕舉龍泉殺 車胄 ,怒拔昆吾壞 文丑 。” 明 汪廷訥 《種玉記·露遣》:“切莫按昆吾,論同胞休戚相須。” 清 李漁 《玉搔頭·抗節》:“不用仗昆吾,赤手擒羆虎。”參見“ 昆吾刀 ”。
(4).古掌管冶鑄之官。《逸周書·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銘之金版,藏府而朔之。” 孔晁 註:“昆吾,古之利冶。” 盧文弨 校引 謝墉 曰:“昆吾乃掌冶世官。注云‘利冶’誤。” 晉 葛洪 《抱朴子·臣節》:“昆吾彝器,能者鐫勛。” 唐 郭振 《古劍篇》:“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5). 夏 商 之間部落名。 己 姓。初封於 濮陽 (今 河南省 濮陽市 )。 夏 衰, 昆吾 為 夏 伯,遷於 舊許 (今 河南省 許昌市 ),後為 商湯 所滅。《詩·商頌·長發》:“ 韋 顧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傳:“有 昆吾 國者。” 鄭玄 箋:“ 顧 、 昆吾 皆 己 姓也。”
(6).指 昆吾 之君。《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 昆吾 ,舊 許 是宅。” 明 楊慎 《封建》:“ 夷羿 篡弒矣, 昆吾 雄伯矣。”參閱《史記·楚世家》。
(7).古丘名。傳說太陽正午所經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至於 昆吾 ,是謂正中。” 高誘 註:“ 昆吾邱 ,在南方。” 漢 張衡 《思玄賦》:“躋日中於 昆吾 兮,憩 炎火 之所陶。” 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誄》:“風生閶闔,日去 昆吾 。”
(8).借指正午。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巾車徇前侶,白日猶昆吾。”
(9).地名。在 長安 南,靠 終南山 , 漢 代屬 上林苑 的範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 昆吾 御宿 自逶迤, 紫閣 峰陰入 渼陂 。”
銛鋒
剛銳的鋒芒。《文選·張衡<西京賦>》:“衝狹鷰濯,胸突銛鋒。” 薛綜 註:“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兒以身投從中過。” 唐 陸贄 《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而突銛鋒,排患難者,則以是賞之。” 清 趙翼 《秧針》詩:“誰散銛鋒似嫩蕪,纖柔不比劍裁蒲。”
浪人
(1) 到處流浪、行蹤不定的人
(2) 日本幕府時代失去封祿而流浪的武士,也指“日本流氓”
鈿金
(1).鑲嵌金、銀、玉、貝的首飾、器物。 宋 毛滂 《八節長歡·登高》詞:“佳人為折寒英,羅袖溼,真珠露冷鈿金。”
(2).用金、銀、玉、貝等物鑲嵌首飾、器物。 明 楊慎 《丹鉛總錄·鈿金》:“ 張懷瓘 《書録》云:往翰林,見古鐘二枚,高一尺許,有古文三百餘字,記 夏禹 功績,皆紫金鈿,似大篆,神彩驚人,蓋 三代 鈿金為篆,其精類如此。”
革帶
皮做的束衣帶。《禮記·玉藻》:“肩革帶,博二寸。” 鄭玄 註:“凡佩繫於革帶。”《晉書·輿服志》:“革帶,古之鞶帶也,謂之鞶革,文武眾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共有囊綬,則以綴於革帶。”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京師窮市上,有古鐵條,垂三尺許,闊二寸有奇。形若革帶之半,中虛而外銹澁。”參見“ 鞶帶 ”。
所用
(1).使用,任用。 唐 韓愈 《與於襄陽書》:“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
(2).需用之物。《水滸傳》第四回:“一應所用,小子自當準備。”
銷兵
(1).消弭戰爭。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三:“胸中縱有銷兵術,欲向何門説是非?” 傅尃 《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銷兵鋤強風所被,直使生靈終古,形如槁木心如灰。”
(2).銷毀兵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文襄公末節》:“又上疏 * 民間私蓄火器,為言官所糾,比以 秦皇 銷兵雲。”
(3).縮減兵員。《新唐書·蕭俛傳》:“乃密詔天下鎮兵,十之,歲限一為逃、死,不補,謂之銷兵。”
武庫
(1) 軍械庫,貯存武器和軍事裝備的地方
(2) 舊時也比喻富有才能的人
來庭
猶來朝。謂朝覲天子。《詩·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來庭。” 孔 傳:“來王庭也。” 唐 張說 《聖德頌》:“西戎遠國,畏君之靈,古稱即序,今乃來庭。” 清 姚鼐 《宋雙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剛大。思蠲厥心,來庭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