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社

作者:朱學熙 朝代:明代

櫟社原文

遠自羅浮巔,弭棹返凝碧。

有木卷且樛,高可百餘尺。

托生名山阿,結根古磐石。

歲寒積風煙,可屈不可易。

垂垂廣畝陰,匠石不察識。

不為明堂用,遂免斧斤戚。

撫爾興長謠,托爾施枕席。

處夫不才間,爾真吾友籍。

詩詞問答

問:櫟社的作者是誰?答:朱學熙
問:櫟社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羅浮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 南朝 陳 徐陵 《奉和山地》:“ 羅浮 無定所,鬱島屢遷移。”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南海 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 羅浮 之竹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羅浮 ,黃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楨 《疏影》詞:“酒醒黃昏,看足香痕,好夢 羅浮 重省。”參見“ 羅浮夢 ”。

弭棹

亦作“ 弭櫂 ”。停泊船隻。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弭棹薄枉渚,指景待樂闋。” 唐 陳子良 《入蜀秋夜宿江渚》詩:“我行逢日暮,弭櫂獨維舟。” 宋 賀鑄 《擁鼻吟·吳音子》詞:“別酒初銷,憮然弭櫂蒹葭浦。回首不見高城,青樓更何許。” 元 盧摯 《黑漆弩·晚泊採石》曲:“記朝來黯別 江 濱,又弭棹娥眉晚處。”

凝碧

濃綠。 唐 柳宗元 《界圍岩水簾》詩:“韻磬叩凝碧,鏘鏘徹巖幽。”《雲笈七籤》卷七五:“其色凝碧,洞徹清明。” 朱自清 《荷塘月色》:“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托生

指人或牲畜死後轉世投胎,是迷信說法

山阿

山嶽;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晉· 淘潛《輓歌》

結根

猶植根,紮根。《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結根 泰山 阿。” 唐 杜甫 《庭前甘菊花》詩:“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結根凌虛無,下顧驚魂魄。”

磐石

厚而大的石頭

堅如磐石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歲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余捉蟋蟀,汝奮臂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積風

指匯聚在一起的旋風。語出《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宋 蘇軾 《次前韻寄子由》:“胡為適南海,復駕垂天雄。下視九萬里,浩浩皆積風。”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垂垂

(1) 形容垂下、降下

(2) 漸漸

垂垂老矣

匠石

古代名 石 的巧匠。《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後亦用以泛稱能工巧匠或擅長寫作的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 匠石 矣。” 唐 韓愈 《為人求薦書》:“及至 匠石 過之而不睨, 伯樂 遇之而不顧,然後知其非棟樑之材、超逸之足也。” 金 元好問 《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之三:“斯文要棟樑,頽圮可力撐。 匠石 殊未來,破屋鐙青熒。” 陳三立 《次韻再答董卿》:“我早支離嗤 匠石 ,會曾問難窺津涯。”

察識

明察識別。 明 王瓊 《雙溪雜記》:“進士、舉人、貢士之外,也未必無奇才異能之士,惟試之以事而後可見,貴乎能察識而超拔之。斯能盡一世人才之用,而科目之選並行不悖矣。”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明堂

(1) 〈方〉∶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樂府詩集·木蘭詩》

斧斤

各種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宋· 蘇軾《石鐘山記》

興長

猶提倡,助長。《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枕席

(1) 鋪在枕頭上的涼蓆。也叫“枕頭席兒”

(2) 枕頭和蓆子,泛指床榻

不安枕席

(3) 枕籍

不才

沒有才能的人。對自己的謙稱

不才往常見人讀佛經,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無理之口頭禪,常覺得頭昏腦悶。——《老殘遊記》

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真吾

實的的我。謂脫去外相的本質的我。 宋 蘇軾 《六觀堂老人草書》詩:“清露未晞電已徂,此滅滅盡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時讀書樂》詩:“木落水盡千崖枯,炯然吾亦見真吾。”

詩詞推薦

櫟社原文_櫟社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