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相宜錦籞亦宜村,盡得風流泯跡痕。
卻顧鼠姑如致語,殿春早讓擅花園。
詩詞問答
問:《錢選牡丹碧桃用楊維楨吳寬題句韻·其二·碧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九
參考注釋
相宜
合適,符合
在那個場合你說這樣的話是不相宜的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跡痕
猶痕跡。 蔣光慈 《莫斯科吟》:“回憶過去所遺留的一點一點地跡痕,--哭泣呢?怨恨呢?歡笑呢?還是留戀呢?”
卻顧
亦作“卻顧”。1.回顧,迴轉頭看。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劉法師》:“ 公弼 送法師迴,師卻顧,唯見青崖丹壑,向之歌舞,一無所有矣。” 宋 葉適 《宜興縣修學記》:“方 周孝侯 童騃縱暴,至比以異物,一旦感激,殺虎斬蛟,從 陸士衡 兄弟,前死不卻顧。”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裕州刀匪》:“ 汪 探聽(囊)擲之,中左臂,負標而逃,絶不卻顧。”
(2).猶言反覆考慮。 宋 秦觀 《盜賊上》:“凡盜賊之首既已伏其辜矣,而刀筆之吏不能長慮卻顧,簡節而疏目,則往往窮支黨而治之。”
(3).猶顧慮。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目擊狐鼠之橫行,而噤不一詰,豈有所卻顧與!”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稍有知識者,雖亦知漢族不宜受治於滿人,然終不免遲疑卻顧。”
鼠姑
(1).牡丹的別名。 唐 陸龜蒙 《偶輟野蔬寄襲美》詩:“行歇每依鴉舅影,挑頻時見鼠姑心。” 明 唐寅 《題牡丹畫》詩:“穀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 清 陳維崧 《水調歌頭·舍南庭前牡丹將放詞以催之》詞:“豆吐蠶婆緑,花綻鼠姑紅。”
(2).鼠婦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鼠婦》。
致語
(1).古代宮廷藝人在演出開始時說唱的頌辭。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諸軍百戲,呈於樓下。先列鼓子十數輩,一人搖雙鼓子,近前進致語,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禮志十六》:“ 元祐 三年,罷春宴,又罷秋宴,以 魏王 出殯,翰林學士 蘇軾 不進教坊致語故也。” 清 錢謙益 《寒夜聞姬人語戲作》詩:“漸喜花朝近生日,擬裁致語慰淒涼。” 錢曾 註:“ 楊慎 曰:‘ 宋 時御前內宴,翰苑撰致語……雖 歐 、 蘇 、 曾 、 王 皆為之。’”
(2).指藝人說唱這種頌辭。參見“ 致辭 ”。
(3).指 宋 元 話本小說每回前的引子。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故老傳聞, 羅氏 為《水滸傳》一百回,各以妖異語引其首。 嘉靖 時, 郭武定 重刻其語,削其致語,獨存本傳。”
殿春
春季的末尾
花園
與住宅相連的一塊耕種的土地,通常把其全部或一部分用來種植花草
標籤:牡丹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錢選牡丹碧桃用楊維楨吳寬題句韻·其二·碧桃原文_錢選牡丹碧桃用楊維楨吳寬題句韻·其二·碧桃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