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經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春經筵原文

文華春講集群英,書義經微細討評。

四海耕桑因所利,萬幾敕毖省其成。

詎惟守注毋甚解,亦曰尊聞在力行。

內外交修非二事,鄰哉思日贊治平。

詩詞問答

問:仲春經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經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經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六

2. 是日進講論語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尚書屢省乃成

參考注釋

文華

(1).文章的華采。《後漢書·班彪傳論》:“ 班彪 以通儒之才,傾側危亂之閒……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唐 劉得仁 《上翰林丁學士》詩:“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 宋 、 齊 、 梁 、 陳 惟以文華相尚,門第相夸,亦不足觀。”

(2).才華,文才。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周 補闕 喬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華。” 宋 蘇軾 《謝曹子方惠新茶》:“ 陳植 文華斗石高, 景公 詩句復稱豪。” 王闓運 《祭常都尉文》:“雖懷武志,實藴文華。”

(3).指有才華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聲》:“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朝廷以為文華。”

(4).文化昌盛。 唐 韋應物 《寄皎然上人》詩:“ 茂苑 文華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華殿。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 文華 受朝之儀缺而未講,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講集

講經說法的集會。 南朝 梁 寶唱 《比丘尼傳·道儀尼》:“聞中畿經律漸備,講集相續, 晉 泰元 末乃至京師,住 何後寺 。”

義經

正道。《逸周書·太子晉》:“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微細

(1) 比喻地位低下

起微細,定海內

(2) 極細小

微細血管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耕桑

種田與養蠶。亦泛指從事農業。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韓愈 《和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對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萬幾

(1).《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孔 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後以“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帝王﹞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 唐 劉禹錫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親萬幾。”《明史·韓文傳》:“是時青宮舊奄 劉瑾 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觝,不親萬幾。”

(2).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四章:“萬幾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眾公議。”

力行

(1).猶言竭力而行。《書·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無度,播棄犂老,昵比罪人。” 孔 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陵壓》:“ 嚴安之 、 崔譚 俱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實踐。《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史記·儒林列傳》:“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宋 曾鞏 《與王深甫書》:“士誠有常心,以操群聖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愷 《<孫中山先生文集>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交修

《書·說命下》:“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孔 傳:“交,非一之義。” 孔穎達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後用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詞。 宋 王安石 《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號第一表不允》:“朕以薄德,嗣膺基緒,繼天理物,常懼弗任。方賴交修,以熙眾治。”《明史·楊士奇傳》:“茲創製‘楊貞一印’賜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譽。”

二事

(1).兩種事務;兩件事。《周禮·天官·內宰》:“婦職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屬,以作二事。” 鄭玄 註:“二事,謂絲,枲之事。”《左傳·襄公十年》:“女成二事而後告余。” 杜預 註:“二事,伐 偪陽 ,封 向戌 。”

(2).謂事不專一。《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二事敗業,多疾我力。” 李賢 註:“二事,謂事不專一也。”

(3).方言。猶閒事。 歐陽山 《高幹大》第二一章:“誰願意做這號‘二事’!”

治平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三:“太子異日有天下之責者也。但得青宮讀書,辨古今興亡,識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晏子春秋·諫上七》:“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蘇軾 《晁錯論》:“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變法》:“自 唐 虞 訖 夏 、 商 、 周 ,最稱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隱妒》:“自齠齔之年,出來應試,早登甲第之先;從學仕之日,出去臨民,便擢治平之最。”

詩詞推薦

仲春經筵原文_仲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