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給事知越州原文
龍節頒新命,鸞台輟侍臣。
詔開都督府,寄重老成人。
四紀文章伯,三朝富貴身。
指麾清劇部,談笑動殊鄰。
麗正裁書久,承明厭直頻。
銀黃鄉路晝,襦褲屬城春。
冠蓋傾吳會,旌旗照海瀕。
溪藤閒得句,雪舫夜留賓。
夢想依青瑣,風流喜紫蓴。
詩詞問答
問:送程給事知越州的作者是誰?答:熊本
問:送程給事知越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程給事知越州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熊本的名句有哪些?答:熊本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真韻
2. 宋黃康弼《續會稽掇英集》卷五
參考注釋
龍節
(1).龍形符節。《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鄭玄 註:“澤多龍,以金為節,鑄象焉。”
(2).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節。 唐 王維 《平戎辭》:“卷旆生風喜氣新,早持龍節靜邊塵。” 宋 蘇軾 《表忠硯碑》:“金券玉冊,虎符龍節。” 明 宋濂 《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倬彼 李公 ,實涖東 浙 。虎符煌煌,侑以龍節。導宣皇靈,德柔威刷。” 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代祀南海》詩:“先生儲端乍遷秩,誕持龍節臨百蠻。”
(3).竹節。亦借指竹。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引 吳維鶚 《題盆中飛白竹》詩:“細細分龍節,輕輕洗玉肌,生來鳳尾貴,不怕雀頭痴。”
新命
新被任命。亦指新的任命。多指提升。 唐 岑參 《虢州酬辛侍御見贈》詩:“夫子屢新命,鄙夫仍舊官。”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凡所詢訪,皆合大猷,宜繼前勞,佇光新命。”
鸞台
(1).宮殿高台的美稱。《文選·曹植<應詔>詩》:“朝發鸞臺,夕宿蘭渚。” 李善 註:“鸞臺、蘭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宮頌》:“翊鸞臺之廣宴,扈鴛砌之仙遊。”
(2). 唐 時門下省的別名。後借指朝廷高級政務機構。《新唐書·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門下省曰鸞臺。” 宋 梅堯臣 《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詩:“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貞吉之官徽州》詩:“鳳沼趍晨久,鸞臺典籍榮。”
(3).妝檯。《敦煌曲子詞·天仙子》:“燕語鶯啼驚覺夢,羞見鸞臺雙舞鳳。” 宋 張先 《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詞:“弄妝俱學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記·再報佳期》:“鸞臺罷妝,鵲橋初駕,佳期近也,請仙郎到河。”
侍臣
皇帝左右的近臣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某得八焉。——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督府
軍府
寄重
猶借重。 郭沫若 《集外·七請》:“抒情用進步的話來說便是表現意識,他當寄重於主觀的情調,這和小說之寄重於客觀的認識者不同。”
老成人
(1).年高有德的人。《書·盤庚上》:“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書》之二:“數百年禮義之門,而足下於今為老成人,在乎慎重學術,以表厲後生。”
(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兩個年輕小子,天天在一起,沒有一個老成人在旁邊,他兩個便無話不談,真所謂‘言不及義’,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3).特指舊臣。《詩·大雅·盪》:“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傳:“老成人,舊臣也。”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 孔戣 ﹞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覺衰老,憂國忘家,用意深遠,所謂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蘇洵 《管仲論》:“ 晉 襲 文公 之餘威,得為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何有?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4).練達持重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宣州觀察使御史大夫韋公墓志銘》:“公幼不戲弄,冠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羣眾中,人不敢旁戲嫚。”《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況你。”
文章伯
對文章大家的尊稱。 唐 杜甫 《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宋 曾鞏 《寄致仕歐陽少師》詩:“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元 薛昂元 《殿前歡·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黃齏菜,打熬到文章伯。” 清 黃遵憲 《玄武湖歌和龍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龍詩虎爭崔嵬。”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指麾
見“ 指揮 ”。
劇部
重地。《新唐書·楊漢公傳》:“ 同州 , 太宗 興王地,陛下為人子孫,當精擇守長付之, 漢公 既以墨敗,陛下容可舉劇部私貪人?” 宋 曾鞏 《張頡知均州制》:“ 嶺 之西南, 桂 為劇部。外有溪居海聚之民壤錯內屬,拊巡填守,詎可屬非其人。”
談笑
說笑;又說又笑
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
談笑間。——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殊鄰
遠方異域。《漢書·揚雄傳下》:“是以遐方疏俗殊鄰絶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手,請獻厥珍。” 唐 李白 《贈崔司戶文昆季》詩:“英聲振名都,高價動殊鄰。” 宋 曾鞏 《韓玉汝使歸》詩:“顧命逮殊鄰,輶軒遵此道。”
麗正
(1).附著於正道。語本《易·離》:“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梁書·元帝紀》:“麗正居貞,大橫固祉。”
(2).絢麗雅正。 明 陶宗儀 《元氏掖庭記》:“五華兮如織,照臨兮一色。麗正兮中域,同樂兮萬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大抵清新麗正的詞多出自民間。”
(3).見“ 麗正脩書院 ”。
裁書
(1).草寫檄文。 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賚燭盤答齊國移文啟》:“昔 班彪 草移, 阮瑀 裁書,馳譽當年,遂無加賞,非常大賚,始自今恩。”
(2).裁箋作書,寫信。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造述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 唐 孟浩然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詩:“未有南飛鴈,裁書欲寄誰。”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詞:“漏悄裁書罷。繞廊行、偶然瞥見,壁間古畫。”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銀黃
(1).白銀和黃金。《韓非子·解老》:“ 隋侯 之珠,不飾以銀黃。”《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點以銀黃,爍以琅玕。” 李善 註:“黃謂黃金。”
(2).銀印和金印或銀印黃綬。借指高官顯爵。《漢書·酷吏傳·楊朴》:“懷銀黃,垂三組,夸鄉里。” 顏師古 註:“銀,銀印也;黃,金印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海內髦傑,早綰銀黃。” 李周翰 註:“銀黃,謂銀印黃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眾甫》:“名同蘭茝之芳,志非銀黃之術。”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七十致仕》:“已厠銀黃之列,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後顧,無所棲泊,不亦太可憐乎!”
鄉路
指還鄉之路。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讓封公表》:“還軸歸驂,再踐鄉路。”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路,迢遞孤飛翼。”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九日》詞:“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屬城
(1).下屬的城邑。《文選·陸機<吳趨行>》:“屬城鹹有士, 吳 邑為最多。”《北史·屈遵傳》:“屬城長吏,率多逃竄, 遵 獨歸 道武 。”
(2).指下屬的地方官員。《後漢書·陳蕃傳》:“時 李膺 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 蕃 獨以清績留。”
(3).指地方負責官員。 宋 曾鞏 《到任謝職司諸官員狀》:“顧忝屬城之任,實諧德宇之依。”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吳會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並稱 吳 會 。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三國志·吳志·孫賁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金史·完顏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
唐 以後,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海瀕
海濱。《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序》:“ 公孫弘 自海瀕而登宰相。” 顏師古 註:“海瀕,謂近海之地。”《新唐書·杜中立傳》:“舊傜車三千乘,歲輓鹽海瀕,民苦之。” 宋 王安石 《與樓郁教授書》:“足下學行篤美,信於士友,窮居海瀕,自樂於屢空之內。”
溪藤
指 剡溪 紙。 浙江 剡溪 所產的藤製紙最為有名。 宋 蘇軾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書來乞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蘇轍 註:“溪藤, 剡溪 紙也。” 宋 陳與義 《次何文縝題顏持約畫水墨梅花韻》之一:“牕間光景晚來新,半幅溪藤萬里春。” 宋 陸游 《小園花盛開》詩:“更嗟著句多塵思,慚愧溪藤似截肪。”
得句
謂詩人覓得佳句。 唐 周賀 《上陝府姚中丞》詩:“成家儘是經綸後,得句應多諫諍餘。” 宋 陸游 《晴甫一日復大風雨連日不止遣懷》詩:“得句已無前輩賞,開編時與古人游。” 元 薩都剌 《高郵至邵伯》詩之一:“有時得句無人和,風雨寒窻夜讀書。” 清 曹寅 《秋日過訪芥公》詩:“得句聞敲鉢,逃禪媿閉關。”參見“ 覓句 ”。
夢想
即做白日夢空想;妄想;夢中懷想
夢想生活在更好的社會裡
青瑣
亦作“ 青鎖 ”。亦作“ 青璅 ”。1.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漢書·元後傳》:“ 曲陽侯 根 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以青畫戶邊鏤中,天子之制也。’…… 孟 説是。青瑣者,刻為連環文,而青塗之也。”後華貴的宅第、寺院等門窗亦用此種裝飾。《後漢書·梁冀傳》:“ 冀 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疎青瑣。”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僧房樓觀一千餘間,雕梁粉壁,青璅綺疏。” 五代 張昭 《觀德舞》詩:“氤氳龍麝交青瑣,彷佛錫鑾下蕊珠。”
(2).借指宮廷。《晉書·夏侯湛傳》:“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瑣,入金墉者,無日不有。” 唐 陳子昂 《為陳舍人讓官表》:“臣聞紫機務重,青鎖任隆。”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一折:“則為我五行差,沒亂的難迭辦,幾能勾青瑣點朝班。” 清 姚鼐 《鄭前邨以辰州守被議授員外郎》詩:“青瑣幾人憐故侶,白頭相遇數銜桮。”
(3).泛指豪華富麗的房屋建築。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黃扉藹藹,青瑣沉沉,有若 張公 之萬戶千門。” 元 李致遠 《新水令·離別》曲:“青瑣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願。”
(4).刻鏤成格的窗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辟以為掾。 充 每聚會, 賈 女於青璅中看,見 壽 ,説之。”喻指籬笆。 唐 元稹 《紅芍藥》詩:“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 南唐 張泌 《芍藥》詩:“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