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台

作者:朱鼎 朝代:明代

高陽台原文

目斷河陽。

孤雲縹緲。

高堂已添垂白。

虎鬥龍爭。

征人幾時寧息。

嘆當年絕裾輕分散。

頓教人飲恨如惄妻。

更憐你塵蒙玉鏡。

雲情遼隔。

詩詞問答

問:高陽台的作者是誰?答:朱鼎
問:高陽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鼎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鼎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玉鏡記 第三十四出

參考注釋

斷河

前面不能通航的河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同他一路來到斷河頭,船靠了岸,正要搬行李。”

孤雲

(1).單獨飄浮的雲片。 唐 李白 《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唐 杜牧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詩:“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之二:“勌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 長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思親回首望孤雲,回首望孤雲。”

(2).比喻貧寒或客居的人。《文選·陶潛<詠貧士>》:“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 李善 註:“孤雲,喻貧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詩:“今日江南行,孤雲無繫程。”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垂白

(1).白髮下垂。謂年老。《漢書·杜業傳》:“誠哀老姊垂白,隨無狀子出關。” 顏師古 註:“垂白者,言白髮下垂也。” 宋 蘇軾 《求婚啟》:“垂白南荒,尚念子孫之嫁娶。” 清 吳敏樹 《答李香州書》:“今乃欲復入京師,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與羣少年爭進於 * ,此何為哉!”

(2).老年人。 宋 蘇軾 《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之四:“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當年緑髮新。”

虎鬥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鬥。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四折:“再休夸 桀 紂 起刀兵,謾説 吳 越 相吞併,也不似這一場虎鬭龍爭。”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二折:“我想那 晉陽 城下千尋水,便是 智伯 胸中百萬兵,虎鬭龍爭。”《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虎鬭龍爭,又見戰征之事。”

征人

(1).遠行的人。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勗哉征人,在始思終。” 宋 樓鑰 《荊坑道中》詩:“古澗隨山轉,征人趁水行。” 明 楊慎 《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元》詩:“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征人大荒去。” 魯迅 《贈日本歌人》詩:“ 春江 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

(2).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勁鋭望塵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 唐 蘇拯 《古塞下》詩:“血染長城沙,馬踏征人骨。” 明 高啟 《春日言懷》詩:“征人新戰歿,飲恨沉黃泥。” 陳毅 《東征初抵高淳》詩:“步哨呼覺征人起,欣然夜半到 高淳 。”

(3). 唐 代亦專指臨時招募的兵士。《唐律·擅興》:“諸揀點衛士(征人亦同)取捨不平者,一人杖七十,三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長孫無忌 疏議:“征人謂非衛士,臨時募行者。”

幾時

什麼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寧息

(1).謂安寧;平靜。《史記·秦始皇本紀》:“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宋 范仲淹 《陳乞邠州狀》:“俟三二年間,邊事寧息,攻守有備,儻聖恩未移,用臣未晚。” 茅盾 《子夜》十八:“午後天氣很熱,四小姐在房裡就象火燒磚頭上的蚯蚓似的沒有片刻的寧息。”

(2).安定休息。《漢書·哀帝紀》:“朕獲保宗廟,不明不敏,宿夜憂勞,未皇寧息。”《晉書·宣帝紀》:“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其徒苦行,晝夜精勤,不遑寧息。”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絕裾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

母崔氏固駐之, 嶠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

分散

分在各處;不集中

人群在第一聲槍響時就分散了

頓教

(1).佛教各宗派對其教主 釋迦牟尼 一生所說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國如華嚴宗判為“五教”,“頓教”居第四位,指不設位次、不依言辭而頓悟教理的《維摩經》等。天台宗列為“化儀四教”之首。《景德傳燈錄·闍夜多》:“後至 羅閲城 ,敷揚頓教。”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附錄《天台宗》:“化儀四教,首先是頓教,大乘圓滿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禪宗六祖 慧能 創立的南宗法門。《壇經·付囑品》:“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禪宗頓教, 慧能 是創始人。”參見“ 頓悟 ”。

飲恨

抱恨而無由陳訴

韶顏雅齒,飲恨而終。——蔣防《霍小玉傳》

飲恨而終

塵蒙

(1).被灰塵蒙蔽。 晉 孫綽 《表哀詩》:“寥寥空堂,寂寂響戶,塵蒙几筵,風生棟宇。” 唐 司空圖 《靈台三官堂文》:“塵蒙而廟貌全隳,蘇駁而天衣半褫。”

(2).喻塵世的束縛或煩擾。 唐 寒山 《詩》之二三五:“人生在塵蒙,恰似盆中蟲。” 唐 李益 《府試古鏡》詩:“幸居君子室,長願免塵蒙。”

(3).猶言世俗愚蒙。 清 唐甄 《潛書·匪更》:“去因仍之舊法,殫製作之精思,慎慮時宜,講論典禮,審量法度,歸於百姓之便利,以發四海之塵蒙。”

玉鏡

(1).玉磨成的鏡子。《南齊書·東昏侯紀》:“帝有膂力,能擔 * 橦,自製雜色錦伎衣,綴以金花玉鏡眾寶,逞諸意態。”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書帝命驗》:“ 桀 央玉鏡,用其噬虎。” 鄭玄 註:“玉鏡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簡文帝 《奉請上開講啟》:“玉鏡宸居,金輪馭世。” 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 秦帝 淪玉鏡, 留侯 降氛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今年既是 歐陽修 主考,此人玉鏡高懸,冰壺朗照,二子定為首薦,諸君亦契約登。”

(3).比喻明月。 唐 張子容 《璧池望秋月》詩:“滿輪沉玉鏡,半魄落銀鉤。” 宋 楊萬里 《月夜觀雪》詩:“游遍瓊樓霜欲曉,卻將玉鏡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牛小姐賞月》:“闌乾露濕人猶憑,貪看玉鏡。”《紅樓夢》第四八回:“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4).比喻明靜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曄游洞庭湖》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楊萬里 《池亭》詩:“揩磨一玉鏡,上下兩青天。”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金屏匝地軸,玉鏡開天容。”

(5).指婚娶的聘禮。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參成》:“這分明,是 溫 家勾鳳引鸞的玉鏡。”《群音類選·玉丸記·病起成親》:“追往昔玉鏡親收,喜今日東牀堪選。” 柳亞子 《盛湖竹枝詞題詞》詩之十一:“卻教慚愧 朱 陳 好,玉鏡 溫郎 第二流。”參見“ 玉鏡臺 ”。

雲情

(1).雲的情狀。 宋 侯寘 《踏莎行·約雲庵尋梅》詞:“雪意初濃,雲情已厚。黃昏散盡扶頭酒。”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羈絆的性格。 唐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自適題詩寄贈》:“塵意迷今古,雲情識卷舒。”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張道者》:“ 慈覺長老 書 妙圓塔院 張道者 壁云: 張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畫。鶴性雲情本自然,生死無心全不怕。”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雲情去住終難信,花意有無休更問。” 明 許自昌 《水滸記·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從鬼籙潛身。只是柳性未寒,雲情尚在。”

遼隔

遠隔。 晉 潘岳 《登虎牢山賦》:“眷故鄉之遼隔,思紆軫以鬱陶。” 元 虞集 《即位改元詔》:“ 周王 遼隔朔漠,民庶遑遑。”

詩詞推薦

高陽台原文_高陽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