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原文
溪源一脈注,往往成大川。
因之復白圭,慎茲綸綍宣。
詩詞問答
問:溪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溪源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溪源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絕句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白圭
亦作“ 白珪 ”。1.古代白玉制的禮器。《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獨立。”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發石首城》詩:“白珪尚可磨,斯言易為緇。”
(2).比喻清白之身。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詩:“自幼輸丹懇,何嘗玷白圭?”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會親》:“隨時送女還家去,使白圭不玷瑕疵。”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後來的參與投壺,接受饋贈,遂每為論者所不滿,但這也不過白圭之玷,並非晚節不終。”
綸綍
《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鄭玄 註:“言言出彌大也。” 孔穎達 疏:“‘王言如綸,其出如綍’者,亦言漸大,出如綍也。綍又大於綸。”後因稱皇帝的詔令為“綸綍”。《魏書·彭城王勰傳》:“及入參政務,綸綍有光,爰登中鉉,敷明五教。”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