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入原文

水蒐數日足怡情,正務觀河此卜程。

饒是素心喜馬便,不無餘興謂舟輕。

蝸廬蟹舍行行背,白叟黃童處處迎。

顧我幾曾恩遍逮,憐他一例戴由誠。

詩詞問答

問:登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登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九

參考注釋

怡情

怡悅心情。《南齊書·孝義傳·杜棲》:“以父老歸養,怡情壠畝。”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居布素之賤,擅貴游之權,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劉基 《述志賦》:“列玄泉以瑩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嚴復 《救亡決論》:“非真無用也,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以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切用也。”

正務

(1).正事。《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貽書》:“事已如此,莫要閒講了,且商量正務。”《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得過心靜身閒,理會到自己身上的正務。理會到此,第一件關心的,便是公子的功名。”

(2).正業。《紅樓夢》第二回:“這位 璉 爺身上,現捐個同知,也是不喜正務的。”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一節:“ 熊遠 要求朝廷改正過失,說不能遣軍北伐是一失,朝官們忘記國恥,以遊戲酒食為正務是二失。”

觀河

(1).古傳說 禹 臨 河 而得《河圖》。《竹書紀年》卷上:“當 堯 之世, 舜 舉之。 禹 觀於 河 ,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 河 精也。’呼 禹 曰:‘ 文命 治水。’言訖授 禹 《河圖》,言治水之事。”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僕射書》:“昔分鼇命鳸之世,觀 河 拜 洛 之年。”參見“ 河圖洛書 ”。

(2).佛教故事。謂 波斯匿王 觀看 恆河 ,自傷發白面皺,而 恆河 不變。佛謂變者受滅,不變者原無生滅。見《首楞嚴經》卷二。後用以比喻佛性永恆。 清 錢謙益 《再次茂之他字韻》:“遲暮將離無別語,好將白髮喻觀河。” 清 趙翼 《即事》詩:“觀河性空在,老慨 波斯匿 。”

素心

(1) 本心;素願

與素心相違

(2) 心地純潔

素心人

不無

猶言有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中》:“第古風既乏溫淳,律體微乖整栗,故令評者不無軒輊。” 李希凡 、 藍翎 《關於<紅樓簡論>及其他》:“作為在富貴榮華中生長起來的 曹公子 ,在‘貧窮難耐淒涼’的生活中,對‘當年笏滿床’的盛世是不無惋惜懷念的。”

蝸廬

狹小如蝸殼的房子

蝸廬四壁空。——陸游《蝸廬》

蟹舍

漁家。亦指漁村水鄉。 唐 張志和 《漁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 宋 范成大 《倪文舉奉常將歸東林且以贈行》詩:“我亦 吳松 一釣舟,蟹舍漂搖幾風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疑是 明 末女冠,避兵於漁莊蟹舍,自作此圖。”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白叟黃童

白頭髮的老人和黃頭髮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幾曾

何曾;何嘗

在他重病期間,我幾曾安睡過一夜

一例

一律;同樣

詩詞推薦

登入原文_登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