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源清禪師贊五首·其三原文
魔外如驚濤,大願真砥柱。
生與海眾同,沒與海眾處。
兀然引帶笑不言,從教大地山河語。
詩詞問答
問:靈源清禪師贊五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靈源清禪師贊五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驚濤
令人驚恐的波濤
驚濤拍岸。——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願
(1).宏大的願望。《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業,弛 周室 之憂,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
(2).見“ 大誓願 ”。
砥柱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海眾
僧眾。 宋 陶穀 《清異錄·釋族》:“ 道忠 行化 餘杭 ,一錢不遺,專供 靈隱 海眾。”一本作“ 僧眾 ”。 金 自覺 《大明禪院頌記》:“十萬海眾,共唱太平之歌。” 清 錢謙益 《憨山大師曹溪肉身塔院碑》:“啟龕雙趺儼然,髮爪俱生,容顏光潤,膀腹下垂處皆可捫揣,海眾踴躍,謂師再生。”
沒與
無比的。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西有 黃河 東 華岳 , 乳口 敵樓沒與高,彷彿來到雲霄。” 凌景埏 校註:“‘沒與’,無比的意思。”
兀然
(1) 突兀的樣子
兀然聳立
(2) 兀的,忽然
兀然失笑起來
(3) 昏然無知的樣子
兀然躺下
(4) 依舊
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個小山村
引帶
(1).拉整衣帶。 南朝 宋 傅亮 《奉迎大駕道路賦詩》:“敷衽銘篤誨,引帶佩嘉謨。” 唐 李端 《荊州泊》詩:“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2).帶領。崑曲《十五貫》第三場:“迷路途,煩客官順便來引帶。”
(3).即傳動帶。參見“ 傳動帶 ”。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靈源清禪師贊五首·其三原文_靈源清禪師贊五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