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四首·其二

作者:方鶴齋 朝代:清代

感舊四首·其二原文

割肉猶堪遺細君,緇衣雅近石榴裙。

篷窗靜賞中秋月,書幌香霏午夜雲。

衛國魚軒歸宋子,長安雁塔失劉蕡。

井梧搖落涼風起,薊北江南勞燕分。

詩詞問答

問:感舊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方鶴齋
問:感舊四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感舊四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參考注釋

割肉

方言。謂到市上買肉。《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叫店家買了三角酒,割了二斤肉。”如:今天打牙祭,我就去割肉。

細君

(1) 妻子的代稱

歸遺細君,又何仁也。——《漢書·東方朔傳》

(2) 妾

我家老爺…另娶兩位細君。——清· 李漁《奈何天》

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3).《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註:“《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石榴裙

朱紅色的裙子。亦泛指婦女的裙子。 南朝 齊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詩:“風捲蒲桃帶,日照石榴裙。” 唐 武則天 《如意娘》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明 葉憲祖 《夭桃紈扇》第一折:“丹初染,血尚湮,嬌紅爭妬石榴裙。” 清 陳維崧 《臨江仙·贈柯翰周》詞:“好將斷腸句,寫徧石榴裙。”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八:“她,不光能盯住 美國 人、 英國 人,還能弄得 德國 人、 義大利 人、 法國 人、 俄國 人,一古腦都收在她的石榴裙下。”

篷窗

猶船窗。 宋 張元乾 《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作》詞:“倚篷窗無寐,引杯孤酌。” 清 文德翼 《池口阻風》詩:“伸腳篷窗西日移,打頭蘆渚北風吹。” 清 曹寅 《北行雜詩》之六:“日氣挾飛燕,篷窗晚食時。”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書幌

書帷。亦指書房。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猶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 唐 劉長卿 《過裴舍人故居》詩:“書幌無人長不捲,秋來芳草自為螢。”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一:“五更曉色來書幌,半月寒聲落畫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過半時,浴蠶天氣雨如絲,無端柳色侵書幌,憶著河橋折處枝。’”

午夜

指夜裡十二點鐘前後;半夜

魚軒

(1).古代貴族婦女所乘的車。用魚皮為飾。《左傳·閔公二年》:“歸夫人魚軒。” 杜預 註:“魚軒,夫人車,以魚皮為飾。” 唐 王維 《故南陽夫人樊氏輓歌》之一:“錦衣餘翟黻,繡轂罷魚軒。”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柴四》:“見綵旂前導,華轂後隨,鮮衣花帽,簇擁魚軒。”

(2).代稱夫人。 宋 蘇軾 《與李之儀書》之三:“ 叔靜 雲 端叔 一生坎軻,晚節益牢落,正賴魚軒賢德,能委曲相順,適以忘百憂。” 宋 王鞏 《聞見近錄》:“ 李文靖 端默寡言,堂下花檻頽圮,經歲不問。魚軒一日文之, 文靖 不答。”

宋子

(1).《詩·陳風·衡門》:“豈其取妻,必 宋 之 子 ?” 孔穎達 疏:“ 宋 者, 殷 之苗裔, 契 之後也。《殷本紀》云: 舜 封 契 於 商 ,賜姓曰 子 。是…… 宋 , 子 姓也。”後因以“宋子”借指王侯之女。 北周 庾信 《周儀同松滋公拓跋兢夫人尉遲氏墓志銘》:“是生令淑,觀《禮》敦《詩》。聲超 宋子 ,德茂 邢姨 。”

(2).指 宋鈃 。 戰國 時 宋 人。與 尹文 同游 稷下 。主張“接萬物以別宥為始”,提出“ * 寡”、“見侮不辱”說,反對諸侯間的兼併戰爭。《荀子·正論》:“ 宋子 有見於少,無見於多。” 楊倞 註:“ 宋子 ,名 鈃 , 宋 人也,與 孟子 同時。”《荀子·天論》:“ 子宋子 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

(3).指 宋玉 。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 宋子 悲已多, 潘生 嘆彌深。”參見“ 宋玉 ”。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雁塔

(1).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有比丘經行,忽見羣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絶,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鹹相謂曰:‘ 如來 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後因指佛塔。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銀龕佛影,遙承雁塔之花。”一本作“鴈塔”。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雲。”一本作“鴈塔”。 明 楊珽 《龍膏記·成隙》:“聽寶磬聲傳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2).塔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南 慈恩寺 中,亦稱 大雁塔 。系 唐高宗 為追薦其母而建。今為七層。 唐 代新進士常題名於此。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雁塔》:“塔乃 鹹陽 慈恩寺 西浮圖院也。沙門 玄奘 先起五層。 永徽 中, 武后 與王公捨錢重加營造,至七層,四周有纏腰。 唐 新進士同榜,題名塔上,有行次之列。 唐 韋 、 杜 、 裴 、 柳 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後常用為中式高舉之典實。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台》詩:“關心 雁塔 功名晚,試手烏臺歲月忙。”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登紫閣題名 雁塔 ,從今後新風月緊趁逐,舊相思都畢罷。” 清 趙翼 《贈三元錢湘舲》詩:“設令國家更有別科目,不知又領幾次 雁塔 名。”參見“ 大雁塔 ”、“ 雁塔題名 ”。

搖落

凋殘,零落。《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如何對搖落,況乃久風塵。”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詩:“江湖更搖落,何處可安棲?”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飲南樓》之一:“客心搖落傍孤笳,步屧隨時向酒家。”

涼風

清涼的風

涼風掠面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勞燕

見“ 勞燕分飛 ”。

詩詞推薦

感舊四首·其二原文_感舊四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