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陳書山靜日長圖原文
子西佳句叔明法,恰合南樓仿老人。
筆里有詩聊寓畫,幀中無處不傳神。
幽居深藉松林護,翠巘層鋪荷葉皴。
為想當年勤課荻,集成香樹果清新。
詩詞問答
問:題陳書山靜日長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陳書山靜日長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陳書山靜日長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八
2. 見圖中自識語
參考注釋
佳句
詩文中精闢的語句
明法
(1).使法令嚴明。《管子·幼官》:“明法審數,立常備能則治。”《韓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無道得小人之信矣。”
(2).明確的法令。《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漢 桓寬 《鹽鐵論·申韓》:“是以聖人審於是非,察於治亂,故設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若隱括輔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
(3).通曉法令。《後漢書·郭賀傳》:“ 賀 能明法,累官, 建武 中為尚書令,在職六年,曉習故事,多所匡益。”
(4).明顯的規律。《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説。”
(5). 漢 、 唐 、 宋 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 漢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設四科,其三曰明習法令,為明法的開始。 唐 宋 科舉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試關於法令的知識。《新唐書·選舉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宋史·選舉志一》:“初,禮部貢士,設進士……學究、明經、明法等科。”參閱《通典·選舉一》。
恰合
正相符合。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二》:“凡有所謂國粹,沒一件不與蠻人的文化(?)恰合。”
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註:“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流在 武昌 。”按 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雲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雲。” 仇兆鰲 註:“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志》及《慶遠府志》。
(7).古樓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 劉有年 有記。
老人
(1) 上年紀的或較老的人
(2) 上了年紀的父母或祖父母
無處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孟子·公孫丑下》:“若於 齊 ,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 趙岐 註:“我在 齊 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財取我。”
(2).猶無為,無常。《呂氏春秋·圜道》:“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 高誘 註:“有處,有為也。有為則不能化,乃無處為也。”
(1).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楚辭·九辯》:“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漢書·高后紀》:“汝為將而棄軍, 呂氏 今無處矣。” 顏師古 註:“言見誅滅,無處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這樣的苦悶卻又無處可以告說。”
(2).無一處,沒有任何地方。 唐 方乾 《送孫百篇游天台》詩:“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
不傳
不移動。《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幾不傳。” 鄭玄 註:“傳,移也。”
不傳習。《史記·五帝紀論》:“ 孔子 所傳 宰予 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司馬貞 索隱:“二者皆非正經,故 漢 時儒者以為非聖人之言多不傳學也。”
幽居
(1) 隱居,很少與外界往來(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寧靜的住所
翠巘
青翠的山峰。 唐 杜牧 《朱坡》詩:“日痕絙翠巘,陂影墮晴霓。” 宋 蘇軾 《祭常山回小獵》詩:“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 明 袁宏道 《光福》:“碧欄紅亭,與白波翠巘相映發,山水園池之勝,可謂兼之矣。”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集成
總體;尤指知識的或證據的
樹果
(1).亦作“ 樹菓 ”。樹木的果實。《晉書·儒林傳·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 商洛山 ,衣木葉,食樹果。”《 * 詞話》第四五回:“差 玳安 送兩張卓面與 喬 家去……俱有高頂方糖時件樹菓之類。”
(2).栽種果樹。《南史·謝靈運傳》:“穿池植援,種竹樹果,驅課公役,無復期度。”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卷下:“樹果得實,樹棘得刺。”
清新
(1) 清爽新鮮
一股清新的空氣
(2) 清美新穎
氣調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