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其十一·學道十二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黃昏戌。須詮能所律。

與般若相應。湛然離入出。

詩詞問答

問:《十二時·其十一·學道十二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質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五

參考注釋

黃昏

(1) 日落以後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奄奄黃昏後。——《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漸黃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揚州慢》

(2) 見“傍晚”

能所

佛教語。“能”與“所”相對,猶言主客觀。《大般若經》卷五六八:“作是思惟,所觀境界皆悉空無,能觀之心亦復非有,無能所觀二種差別,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壇經·機緣品》:“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套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召誥無逸》:“夫能所之異其名,釋氏著之,實非釋氏昉之也。其所謂能者即用也,所謂所者即體也, 漢 儒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思也,所謂所者即位也,《大易》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己也,所謂所者即物也,《中庸》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人之弘道者也,所謂所者道之非能弘人者也, 孔子 之已言者也。” 薶照 《人民程度之解釋》:“蓋一切事物,有能即有所,能所固對待而不可離。”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相應

(1) 相宜,應該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 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

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湛然

(1).清澈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不數日,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寺左右雜樹疎頒,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燈新話·鑑湖夜泛記》:“顏貌紅澤,雙瞳湛然。” 明 謝讜 《四喜記·久旱祈神》:“白檀焚獻,怪舉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禮記·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戎 湛然不動,了無恐色。”《雲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嬰兒居胎中,湛然不動。”

(3).淡泊。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影銘》序:“容儀端莊,相好具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唐 韓偓 《地爐》詩:“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亦指清靜。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註:“湛、恬皆靜。” 宋 蘇軾 《觀妙堂記》:“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飲量》:“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然後從容登輿去。神志湛然,如未飲者。”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但現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

入出

(1).收入和支出。《周禮·天官·大府》:“歲終,以貨賄之入出會之。”

(2).猶內外。 明 李東陽 《明故兵部尚書項公神道碑銘》:“乃遣人持榜入出招諭,其負險不服者,縱兵搜捕。”

標籤:時辰

詩詞推薦

十二時·其十一·學道十二首原文_十二時·其十一·學道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