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文館·其三

作者:柳子文 朝代:宋代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

國器來金馬,儒冠萃木雞。

勝心群逐北,銳氣鼓爭西。

海嶠鵬程息,春風雁塔題。

應思連夜雨,車馬六街泥。

詩詞問答

問:秋日同文館·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柳子文
問:秋日同文館·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秋日同文館·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2. 一作爭

參考注釋

國器

(1).國家所需的器材用具。《管子·山至數》:“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財物,苟合於國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君實鄉州藏焉,曰某月某日。” 尹知章 註:“矩券,常券……其有皮革之類堪於所用者,所在鄉州有其數,若今官曹簿帳。”

(2).舊指可以治國的人材。《荀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國器也。”《漢書·韓安國傳》:“於 梁 舉 壺遂 、 臧固 ,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 顏師古 註:“國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於國政也。”《晉書·庾冰傳》:“頃皇家多難,釁故頻仍,朝望國器,與時殲落,遂令天眷下墜,降及臣身。”《新唐書·張九齡傳》:“ 仲方 ,生歧秀,父友 高郢 見,異之,曰:‘是兒必為國器,使吾得位,將振起之。’”

(3).國家的寶器,指鐘鼎之類。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蓋君子藏器以有待也,畜德以有為也……或運思於立言,或銘勛乎國器,殊途同歸,其致一焉。”

金馬

(1).金制的馬匹。《漢書·張騫傳》:“天子既好 宛 馬,聞之甘心,使壯士 車令 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 宛王 貳師城 善馬……﹝ 宛王 ﹞遂不肯予 漢 使。 漢 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

(2).指 金馬門 。《文選·揚雄<解嘲>》:“ 公孫 創業於 金馬 ,驃騎發跡於 祁連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孫弘 對策於 金馬門 。” 宋 葉適 《題費肅校書遺事》詩:“郤辭 金馬 直,歸臥 錫山 峯。”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若復使之待詔 金馬 , 魏野 所謂斷送老頭皮也。”

(3).指 漢 代國家藏書之所。 漢 班固 《兩都賦》序:“內設 金馬 石渠 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聖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漢 有 金馬 、 石渠 , 後漢 有 蘭臺 、 東觀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詩案》:“自家 章惇 ……鼠鑽倖穴,因而位列銅螭;孤假權門,自此威行金馬。”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夢金馬,感愴泣銅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鉉 《柳枝》詞:“ 金馬 詞臣賦小詩,梨園弟子唱新詞。” 明 何景明 《春雪諸翰林見過》詩之二:“置酒邀金馬,開軒對玉珂。” 清 龔自珍 《洞仙歌》:“又七載低顏軟塵紅,向 金馬 詞場,訊他榮悴。”參見“ 金馬玉堂 ”。

(6).我國 福建省 沿海 金門 、 馬祖 兩島的並稱。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 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 鄧生 ﹞詬公謂:‘若乃養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 長乾 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虛名誤。”

木雞

(1).《莊子·達生》:“ 紀渻子 為王養鬭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識安閒,形容審定……其猶木鷄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後因以“木雞”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須一精神似木雞待鬪,還須解弄丸機彀。”

(2).木製能飛的雞。 晉 葛洪 《抱朴子·應嘲》:“ 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問時,那 羅榮統 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説不出。” 李玉林 《難忘的會見》:“﹝我們﹞像木雞似的楞了半天。”

逐北

追剿敗兵

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百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莊子·則陽》

追亡逐北。——賈誼《過秦論》

銳氣

一往無前的氣概

年輕人都有一股銳氣

海嶠

海邊山嶺。 唐 張九齡 《送使廣州》詩:“家在 湘 源住,君今海嶠行。” 宋 文天祥 《戰場》詩:“三年海嶠擁貔貅,一日蹉跎白盡頭。” 明 何景明 《明月篇》:“ 長安 月,離離出海嶠。” 朱祖謀 《望江南》詞:“不信明珠生海嶠, 江 南哀怨總難平。”

鵬程

鵬鳥的飛程,比喻遠大的前程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雁塔

(1).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有比丘經行,忽見羣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絶,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鹹相謂曰:‘ 如來 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後因指佛塔。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銀龕佛影,遙承雁塔之花。”一本作“鴈塔”。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雲。”一本作“鴈塔”。 明 楊珽 《龍膏記·成隙》:“聽寶磬聲傳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2).塔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南 慈恩寺 中,亦稱 大雁塔 。系 唐高宗 為追薦其母而建。今為七層。 唐 代新進士常題名於此。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雁塔》:“塔乃 鹹陽 慈恩寺 西浮圖院也。沙門 玄奘 先起五層。 永徽 中, 武后 與王公捨錢重加營造,至七層,四周有纏腰。 唐 新進士同榜,題名塔上,有行次之列。 唐 韋 、 杜 、 裴 、 柳 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後常用為中式高舉之典實。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台》詩:“關心 雁塔 功名晚,試手烏臺歲月忙。”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登紫閣題名 雁塔 ,從今後新風月緊趁逐,舊相思都畢罷。” 清 趙翼 《贈三元錢湘舲》詩:“設令國家更有別科目,不知又領幾次 雁塔 名。”參見“ 大雁塔 ”、“ 雁塔題名 ”。

連夜

當晚那一夜

連夜動身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六街

(1). 唐 京都 長安 的六條中心大街。 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資治通鑑·唐睿宗景雲元年》:“中書舍人 韋元 徼巡六街。” 胡三省 註:“ 長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將軍掌晝夜巡警之法,以執御非違。” 唐 司空圖 《省試》詩:“閒繫 長安 千匹馬,今朝似減六街塵。” 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傳》:“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優以廩給,使傳呼備盜。” 宋 梅堯臣 《醉中留別永叔子履》詩:“六街禁夜猶未去,童僕竊訝吾儕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鬧市。 前蜀 韋莊 《秋霽晚景》詩:“秋霽禁城晚,六街煙雨殘。”《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城池廣闊,六街內士女駢闐;井邑繁華,九陌上輪蹄來往。” 清 徐發 《早春》詩:“新月如鉤掛碧空,六街游眺興無窮。”

詩詞推薦

  • 長相思·南高峰

    袁正真〔宋代〕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雲淡濃。湖山圖畫中。采芙容。小小紅船西復東。相思無路通。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冬夜對月懷彥逢弟

    王之道宋代〕荒庭寒有月,窮巷靜無聲。坐想積年別,遙同今夕明。蹉跎前進士,憔悴老書生。短棹歸來好,邊城久偃兵。
  • 安分

    王冕元代〕小逕入柴屝,茅蘆隱翠微。土磽黃獨瘦,溪暖白魚肥。夜照明膏竹,朝餐淨露薇。人生安分已,何必論雄飛?
  • 和陶歸鳥

    吳芾宋代〕翩翩歸鳥,慮患徘徊。四顧萬里,獨有故棲。故棲來反,所願已諧。毋思寥廓,擾擾此懷。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湘江舟次書懷

    岑徵明代〕晚風晴引木蘭橈,蘆岸連天水驛遙。三楚兩逢鴻雁信,故園重負菊花朝。鄉心見月隨潮長,行李逢秋作葉飄。芳草
  • 送王宣慰中齋上溫州

    方回宋代〕夢草堂邊下榻時,隙駒四十五年馳。東嘉太守真知己,西里先生共賦詩。前輩風流元不遠,故家文獻未全衰。留耕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金丹歌

    高象先宋代〕東海高先真作怪,一個了心無比大。塞破乾坤造化爐,跳出陰陽生死海。雄哉權握天地機,上蒼不許自身奇。閒談
  • 龍華寺傅大士真身像

    韓元吉宋代〕古寺郊丘側,鍾魚曉未喧。雙林有遺骨,瑞萼記名園。粒石嗟余飯,神槌想叩門。蠶桑猶有謁,鼓舞動山村。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十月梅花

    文同宋代〕十月凍牆隈,英英見早梅。應從九地底,先領一陽來。紫膜紛紛脫,黃膚迤迤開。得風渾自變,與雪欲成堆。細暈
  • 江樓寄希元上人

    范仲淹宋代〕清言一以遙,默默江樓上。安得如白雲,無心兩相忘。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曾國藩清代〕滄海橫流澤有雞,微生偶出一當熊。千艘梭織怒濤上,萬幕笳吹明月中。屠罷長鯨波尚赤,戰歸驕馬汗猶紅。誰知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副將胡義民到部復還廣東二首

    曾豐宋代〕等是天涯客,同為嶺表官。曳裾行躡履,持板立駢冠。簿領無多暇,杯盤未盡歡。夤緣離複合,爛熳醉長安。
  • 唐多令·苕溪有牧之之感

    尹煥宋代〕末轉清商,溪聲共夕涼。緩傳杯、催喚紅妝。慢綰烏雲新浴罷,裙拂地、水沉香。歌短舊情長,重來驚鬢霜。悵綠
  • 旬休

    宋祁宋代〕散帶家居首任蓬,閉關窮巷避雌風。官非言責如餘裕,流在儒家覺少功。慢熊已成書幾積,黠姿無半畫廚空。此生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廬山觀道士石室

    吳邁遠南北朝〕蒙茸眾山里,往來行跡稀。尋嶺達仙屋,道士披雲歸。似著周時冠,狀披漢時衣。安知世代積,服古人不衰。得我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古仙峰

    陳岩宋代〕日薄煙低莽蒼間,古仙相望白雲端。山中倘有安期棗,覓取歸來當晚餐。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還渭南感舊二首

    唐暄唐代〕寢室悲長簟,妝樓泣鏡台。獨悲桃李節,不共一時開。魂兮若有感,仿佛夢中來。常時華室靜,笑語度更籌。恍惚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倚吟室

    乾隆清代〕書室蓋如心,惟虛斯能受。構築寧藉多,三間據香阜。樹陰籠我庭,山姿入我牖。小憩如向年,那覺別已久。佳景
  • 夏港僧舍

    魏了翁宋代〕迅商呼不來,午汗如翻漿。道人空萬緣,解後贊公房。虛室千世界,圓滿一缽囊。碧雲護兜率,白日照普光。蕭蕭
  • 過龍游懷鄭性之

    佘翔明代〕遠樹臨江雨乍晴,三衢東去片帆輕。故人何處猶彈鋏,不作君家谷口耕。
秋日同文館·其三原文_秋日同文館·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